21世纪经济报道 易佳颖、张梓桐 实习生沈欣妍 上海报道
(资料图片)
“对不起,让一让”,虽然是上午十点,但太平洋百货里已是人头攒动,尤其是在二楼的一处女装打折区,拥挤的人群甚至堵塞了电梯出入口。
8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位于徐家汇商圈的太平洋百货,远远地就可以看到,太平洋百货大门廊柱上的蓝底红字“化妆品8折起,四季商品3折起”,商场内部,也随处可见1.5折、3折、买300送300的醒目公告。
这一火热的消费场面已持续数日,“周末的时候人更多,那真是摩肩接踵,我和家人都被拥挤的人群挤散了。”家住徐汇区的王女士,带着家人一起来逛街,“一路从汇金、六百逛过来,太平洋的人最多,感觉是之前的人流10倍了。”但这拥挤的盛景却是这家伫立徐家汇30年的太平洋百货的“谢幕演出”。
7月31日,上海太平洋百货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由于与合资方的合作期限今年届满,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将于2023年8月31日营业结束后正式谢幕,终止经营”,这意味着本月底太平洋百货将正式退出上海市场。
徐汇店作为太平洋百货在上海的首家门店,也是其在上海的最后一家门店。近年来,太平洋百货正逐渐撤离上海市场,淮海路店和不夜城店已先后于2016年和2020年停止运营,眼下徐汇店也面临歇业。
拍摄:易佳颖
从统计数据看,传统百货业似乎正面临营收难题。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2022-23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指数&经营指标报告》,2019年大型零售企业综合业态净利润指数开始急剧下降,到2022年第二季度指数出现负数,整体呈亏损状态,2022年第四季度,指数点位为-137,亏损达到最大。
“以太平洋百货为代表的传统商场衰落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既无法把握和满足消费者快速转变的需求,同时也不具备奢侈品等传统零售最顶端的资源。”中国商业地产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周长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百货商场的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零售和体验两方面,传统商场若想突围破局,就需要在吸引顶尖品牌、营造良好体验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此获得核心竞争力。
风云变幻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多位消费者的采访中发现,以太平洋百货为代表的老牌百货业,其主要购物人群为中老年群体,而未能在品牌层面吸引年轻消费者。
“论性价比不如奥特莱斯,论时尚不如港汇、汇京,整个商场的感觉比较旧。”00后的倪婷(化名)表示更愿意去美罗城和港汇等商场,“即便是相同的牌子,比如Tennie Wennie,选款也不如其他商场的好看”。在倪婷的购物习惯中,她更喜欢先查看商场里是否有吸引自己的网红餐饮,如KUMO KUMO、霸王茶姬等,再顺道去购物。
另一边,75后赵女士是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人,她更愿意在太平洋百货消费,“以前想买衣服的时候,首选就是太平洋百货”。九十年代末,赵女士首次踏入徐汇太平洋百货时,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是“好看,贵”,这一印象一直持续到三十年后,她仍然是这里的常客。“其他商店里的衣服太年轻了,不适合我”,赵女士坦言。
两大代际之间的差异似乎在消费者层面解释了传统百货公司的衰微,总体上仍呈现出传统的选品风格和购物体验。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的《2022年中国百货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的报告中,消费力不足增长乏力、商品力不强没有竞争优势、体验感欠缺留不住顾客,是中国百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但在千禧年交接时,太平洋百货也曾是上海红极一时的百货商店。1993年年底,上海第一家太平洋百货公司在徐汇开业,就位于徐家汇商圈核心地带,占地面积近30000平方米。此后,太平洋百货先后于1997年、2000年在淮海路商圈和上海火车站开设新店,均为所在商圈头部商场,并布局北京、重庆、成都、大连等地。
据太平洋百货官方微信显示,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经营范围包括食品、化妆品、酒类、家庭常用医疗器械、录音录像制品、餐饮、美容、百货批发等。作为业内首个将餐饮、娱乐、休闲业态引入百货商场的企业,太平洋百货曾经引领行业潮流。
拍摄:易佳颖
在《2003年全国大型百货零售企业销售额、零售额统计》中,进入内地仅十年的上海太平洋百货全国位列第八,在上海百货业中位列第三。风云变幻,当下一个十年2013年到来时,太平洋百货却已开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由远东百货接手,除去上海的三家太平洋百货仍保留原名外,其余市场几乎都更名为远东百货。
据当时对中国百货行业的统计看,尽管中国零售市场在2013年起增速放缓,但百货行业整体销售额仍稳步增长,《2013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130家企业销售总额超6.4千亿元,同比增长11.55%。届时,百货行业已开始布局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7.8%。
阵痛转型
也是在2013年,太平洋百货开始布局电商渠道,旨在为传统品牌商提供增量空间。彼时,太平洋百货计划将线下厂商逐步引入线上,搭建数据金融、积分商场等架构,并依托线上平台和线下互动,推动百货业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但从后续结果看,这一转型未带来预期中的效果。
2017年,远东百货在成都市场的天府路门店、成都北城门店停止营业,两年后,骡马市店闭幕。2022年,重庆大都会店关门。据远东百货官网显示,目前其在内地仅剩有江北店和大连店两家门店。
2022年,疫情的反复给百货行业带来不小冲击,或是压死上海太平洋百货的最后一根稻草。《2022-2023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统计,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万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百货店同比下降9.3%,85.9%的受访企业销售额下降,约60%的企业降幅超10%。
事实上,面临着阵痛转型的不仅仅有太平洋百货集团,2022年,上海三大老牌百货公司都遭遇了业绩大幅滑坡。
上海九百营收6854.3万元,同比下降30.51%;归母净利润5229.97万元,同比下降48.95%。徐家汇营收4.81亿元,同比下降22.33%,归母净利润2447.41万元,同比下降76.3%。新世界营收8.5亿元,同比下降27.07%;归母净利润-5202.32万元,同比下降-174.9%。
此外,2023年1月31日,南京路置地广场也因与业主租赁合同期限到期终止营业,营业时间达26年。
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百货公司巴黎春天在日前则宣布业改清仓,自今年5月起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进行改造,预计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整体业改,将增加餐饮、潮流等业态,百货品类也将同步升级。此前,巴黎春天中山公园店、四川北路店都已闭门。巅峰时期,巴黎春天在上海有11家门店,现在只剩7家。
在周长青看来,在传统电商渠道的低价“围剿”下,高端、核心品牌的存在对于一个商圈来说无疑是支柱性存在,“商业空间分为零售和体验两大块,在零售这个端口,商场如果要想达成更好的这个生命力,一定要有超高能级的品牌掌控力。这才能持续驱动消费者购买。”
因此,他续称,当前市场上被淘汰的商场恰恰是“品牌不上不下,既没有性价比,又没有足够的货品丰富度”的玩家。
对此,银泰商业集团首席运营官、副总裁邓朝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新品牌的不断入驻是百货业经久不息生命力的体现。新品牌往往代表着未来、前沿、时尚的趋势方向,也往往代表着更年轻一代用户的审美和关注方向。因此,银泰百货也在通过不断引入新的品牌、培养小众、潜力品牌来推动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THE GINZA、COCOCHI COSME、HOURGLASS等小众品牌集中开店,其中有多家还是国内/区域首店。
目前,打造品牌吸引力、深化购物体验正成为传统百货转型的方向,并使其成为区域消费型城市的关键角色。今年3月,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壮大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
与此同时,上海也发布《关于我市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根据《若干措施》,去年,上海新设各类首店1073家,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今年,上海将重点推动“首发经济”提质升级,对当年在沪新开设的高能级首店、旗舰店,以及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全球首发、首秀、首展活动的国际品牌和引领性本土品牌纳入本市消费市场创新支持政策范围。
线上线下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百货的闭店升级或是徐家汇商圈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毗邻太平洋百货的上海六百近日也将迎来拆除重建。
徐家汇商圈的变化,早已在悄然之间发生。早在2015年,徐家汇商圈就开启升级整改。据上海发布介绍,借助空中连廊,T20、美罗城、太平洋数码二期、徐家汇天桥等得以打通。同时,商场内部架构也进行了调整,餐饮和生活用品数量大幅增加,话剧精品剧场,也作为年轻人新的消费体验被引入。
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徐汇商圈的传统百货商店积极转型线上,构造适合年轻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徐汇区联合各大商企,累计投入约6500万元的消费券,发放数字消费券超3.5万张。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徐家汇商圈9家百货购物中心共迎来客流154.7万人次,同比疫情前2019年上涨26.4%。该商圈累计销售额增长41%。
“百货业要拥抱电商,综合化发展,强化消费者体验,拓展品类营收。与此同时,线下百货零售的独特竞争优势也在于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在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百货业一方面可以积极开展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建设综合业态,引入超市、运动、幼教、餐饮等服务设施,增强消费者进店吸引力。
“线上零售高举高打,重明星单品的打造和短期爆发,通过爆款带动品牌形象的建立,但也常因地基不稳或者过于依赖爆款而产生后劲不足等问题。线下零售更加细水长流,重视节奏化的打法和高端用户的长期维护,在此过程中夯实基础,实现长期复购。”邓朝军进一步指出,过去三年,银泰以每年新开两家新店的速度持续扩张。
未能有效整合线上线下零售渠道或是太平洋百货此前欠缺的地方。目前,太平洋百货仅开通了微信线上小程序,未入驻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主要渠道。大众点评显示,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中的购物类店铺在总商户中占比达75%,但多以S∙DEER、HOPESHOW等年轻人不熟悉的品牌为主,入驻餐饮也多类似于彼得家厨房等普通品牌。
转型迭代下,不少品牌与商场或能冲出突围。周长青认为,一批有生命力的新品牌或将于今年下半年的上海市场孕育而出。“上半年消费市场还处于疫情后的复苏阶段,有大量的品牌借这个机会尝试开店,下半年能脱颖而出的品牌与商场,说明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而太平洋百货正在重新规划重庆市场。2021年6月,远东百货与重庆时代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打造重庆时代中心国际旗舰购物中心,是远东集团在内地的首个城市综合体,预计于2023年年底开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