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斯达北京报道5月29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出台实施《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5项行动,并细化为30条落实举措。
“环评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治保障,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刘友宾介绍,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健全监管机制、实施智能查重、强化靶向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处罚力度、推动刑事司法衔接,严惩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
【资料图】
2022年,全国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12.3万个,总投资约 23.3 万亿元。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煤炭保供、重大产业项目等环评14个,涉及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4月全国共审批3.3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6万亿元。
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出台实施《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5项行动,并细化为30条落实举措。其中,环评工作位列5项行动之首。
“一是开展环评服务保障行动。强化重大项目环评服务、推进重大战略部署环评前期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项目环评管理指导、强化环评技术帮扶。”刘友宾介绍。
二是开展改革提质增效行动。进一步优化完善权责配备、优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事项、取消部分涉海行政审批事项、提升废弃物海洋倾倒监管服务水平。
三是开展扩大有效投资行动。深入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四是开展惠企纾困帮扶行动。进一步优化执法监管方式、推行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管理、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完善重点行业污染物治理技术和排放标准、优化危险废物收集转移机制。
五是开展环境政策支持行动。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加大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力度、做好生态环境政策综合评估、有序开展碳排放核算和管理、推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
刘友宾介绍,综合环评审批情况来看,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行业发展迅猛。涉及光伏发电项目952个,同比增长132.2%;风电行业项目586个,同比增长36%;抽水蓄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涉及此类项目22个,占水电行业的88.8%。
二是环境治理行业持续保持高位发展态势。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平稳发展,有关项目可新增处理能力3.5万吨/日;一般固废处置和利用项目2088个,同比增长24.7%;危险废物治理项目1596个,同比增长27%;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1794个,同比基本持平,投资2631.2亿元,同比增长6%;全国共备案脱硫、脱硝、除尘、VOCs治理等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3.03万个,连续三年超过3万个。
三是基础设施、新兴行业等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显著。水利建设力度显著加大,环评涉及的项目、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3.9%、98.6%。南水北调引江补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环北部湾广东供水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完成环评审批。铁路建设快速推进,公路建设仍维持较大规模。锂离子电池制造项目,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项目,投资也增长明显。
发布会上,刘友宾通报了“锦华环评造假案”有关情况。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对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林某鑫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处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元;判处被告人谷某欢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判处被告人靳某燕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没收四被告人违法所得。
“案件中依法被予以刑事处罚的人员,既有空壳环评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也有‘挂靠’的环评工程师,还有居间联络的中介‘掮客’,覆盖了环评造假的主要链条。”刘友宾表示,这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环评造假入刑司法实践的重大突破,也是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彰显生态环境部门、刑事司法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决心。
“生态环境部将以锦华环评造假案依法宣判为契机,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加强高压严惩态势。”刘友宾介绍,一是加强环评从业异常情况预警,指导各地实施靶向监管,对情节严重、涉嫌环评造假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落实好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三是加快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完善管理体系,切实筑牢源头预防第一道防线。
刘友宾表示,环评单位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靠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环评文件赢得市场,环评工程师要珍惜职业荣誉,严守职业操守,如果有人唯利是图、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