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实习生朱益孝北京报道2022年年报显示,CXO行业很多企业基本呈现出高增长状态,但2023年一季度财报陆续披露后,同比2022年一季度业绩增幅大幅下降,有媒体甚至用“至暗时刻”来形容CXO行业。
CXO行业高增长的神话是否面临着终结?在资本寒冬下,又有哪些亟待挖掘的机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CXO行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却相对乐观。在第三届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凯莱英医药集团联席执行官杨蕊指出,正在经历的资本寒冬对医药研发生产外包行业的发展确实带来了一些干扰,行业出现调整,但此后会走向分化,真正有技术或者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然会迎来更强劲的发展势头。
Novotech中国区总经理刘寒松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行业热点正在转变,国内热度可能降温,但从创新的角度、出海的环境角度来说,还会变热。全球药品研发投入每年水涨船高,产业转移仍在加速,对于国内头部CXO来说,中国长尾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正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其重要客户来源。尽管市场面临调整,但发展潜力仍在。
CXO被市场称为“卖水”的行业,在业界看来,其业绩核心来源于客户订单驱动,创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基本上都由客户(创新药公司)来承担,从2022年财报中,各家CXO公司也展现出“旱涝保收”的特点,无论创新药研发成功与否、新药上市前景好坏,只要CXO公司提供了技术服务,就会获得营收。
然而,近两年创新药企业融资荒、裁员、卖厂等事件频发,整个创新药产业“寒冬”来临。CXO企业间也开始陷入内卷。后入场者为了分一杯羹,报价更低,反过来挤兑头部的CXO企业,不少公司报价都大幅下降。市场开始讨论,CXO行业是否陷入了严重的内卷之中?
对此,昭衍新药副总裁、临床事业部总经理顾静良认为,现在谈过热还不准确。“过去几年,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比如疫情影响了三年,涌进来的资本搞了很多需求,但它是一个阶段性的需求,从整体来看,回顾疫情之前,包括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它其实一个良性正常的增长,这是没有问题的。”
在顾静良看来,与国际相比,当下中国CRO市场与中国的医药发展体量还不匹配,中国在CRO领域还具有人工成本、资源获取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强。
“CRO这个赛道目前谈‘卷’,还是为时尚早。目前市场格局是基本清晰的,但真正的头部企业还没那么大,其市占率还没有很高。这个市场有充足的空间,每个企业都可以进行尝试。而且市场并不局限于国内市场,海外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拓展。”顾静良指出。
顾静良进一步解释称,CXO产业本身重资产,对人才、资本、仪器设备、法律法规、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都很高,市场“护城河”很深,不会轻易陷入内卷。一定程度的竞争也有利于头部企业更多进行创新和改良。
与此同时,从行业的业务发展逻辑来说,随着分子越来越复杂、业务分工越来越专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情况下,对于CXO公司来说,并不只是简单的“价格内卷”就能获得更多客户,而是要基于业务竞争力、技术的沉淀、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对客户产品的综合性的价值附加,帮助客户解决项目交付的问题、技术难题或者攻坚克难。
杨蕊没有否认制药业正在经历“资本寒冬”,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行业调整后会出现分化,真正有技术或者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定会有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新制药研发模式对专业分工和CXO公司服务需求非常旺盛,CXO行业渗透率也一直提升。多年以来中国的CXO企业奠定了非常强的人才团队以及技术竞争力、成本竞争力,能够支撑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生命科学就是研究人类自身的终极命题,这是最不随周期变化的一个产业。也许会有一些短期的小的市场波动,但是追求生命健康是一个长期的刚需,特别是在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之下。”晶泰科技董事长温书豪对CXO行业抱有充分的信心。
AI技术正在不断增强医药产业的研究能力,比如AlphaFold出现后,解析蛋白靶点结构的速度大大加快,药物创新的门槛都不断地降低,催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型的生物科技公司。从一些CXO年报数据看,包括欧美医疗巨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步增长,无论从技术纬度还是资本效益纬度,都体现出CXO行业依然有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
过去一年的资本市场调整让CRO公司更多地对靶点过度集中的问题进行了冷静的思考,更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得到关注。除了肿瘤、免疫以外,代谢、心血管、CNS等等各种方面的创新药研发,以及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正在回暖。
实际上,国内很多创新药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Fastfollow,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做创新靶点或者创新分子。
麦肯锡首次发布的《2028展望:中国如何影响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报告指出,到2028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有可能沿着持续发展情景路径发展,为全球生物制药生态系统作出更大贡献,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
该报告提到,过去五年中,中国临床开发中的创新资产金额增加了两倍,并很乐观地认为,在合同研究组织(CRO)或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CDMO)等方面,中国将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和优化工艺培育更有活力的生物技术集群。
事实上,在临床开发方面,会有更多的中国医药企业会参与到制定产品临床研发战略,从0开始做临床。前端原研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以现在临床管线的布局和体量,今后几年中国的临床开发能力会有更大提高。
刘寒松介绍称,近年来Novotech在医学、监管花了大量的力度做研究,帮助配合生物制药公司或者Biotech的需要。“CRO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方案?现在的热点实际是在变的,国内的热度可能会降温,因为市场的需要或者竞争的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或者整体的环境从创新的角度、从出海的环境角度来说,这个会热。”
现实是,创新出海是越来越多的创新生物药企需要回答的问题,过去是一个选择题,现在可能是一个必答题。
出海面临着全新监管环境、临床环境和人才体系,许多公司过去出海尝试时都付了学费,需要可靠的合作伙伴根据实际需求帮助创新药企制定全球医药研发战略。临床CRO需要在当地国家和地区有相应的布局,与监管部门之间建立了解和沟通的渠道,从而在方案或者临床数据出来之后及时跟进。
集萃药康CEO赵静结合动物模型研发经验举例称,客户对临床前动物CRO的需求,一项就是“多快好省”。“这是我们一直收到的要求,我们会基于这块做很多服务和能力的建设。”
怎么样才能顺利让企业产品出海?赵静称,往上游去推,早期研发和靶点选择的时候有更多内容要思考。“比如领域、靶点,在早期的选择其实是最重要的选择,否则后面不管是最贵的临床试验、最长时间的临床试验,以及风险最大的临床试验是否能够成功,是否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实际上早期的筛选到底是否有效,我觉得这个是让现在很多新药研发公司去陷入深入思考的过程。”
基于此,赵静认为,CRO企业应当更懂生物学,更多了解发病的机理机制,临床前和临床CRO之间应当加强探讨和协作,这样才有可能了解怎么样模拟人、怎么样构建更真实筛选平台,最终能够为CRO价值创造服务。“真正的创新药发展是一定需要专业的CXO作为合作伙伴的。我们自身作为CXO行业,也需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基本功,沉淀更好的技术,做好整体的业务能力建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