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态:宁波“科创突围”战:以顶配架构、顶尖资源补短板

2023-02-28 08:24: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宁波迎来了一次高调“官宣”:“以最顶配的架构、最顶尖的资源,举全市之力打造甬江科创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过往谈及宁波,惯用的描述是“制造业强”“单项冠军之城”,这是推动宁波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从木桶理论来看,如果说制造业是宁波的“长板”,那么“科创底子薄弱”就是那块不得不面对的“短板”。

今年2月初举行的甬江科创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宁波市委主要负责人直指宁波发展的短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投入强度,高端科教资源、领军科创企业、优质科技服务,都与先进城市有较大差距。”“产业集群‘优’的质量、‘强’的能量、‘绿新高’的含量都还有欠缺。”

甬江科创区正是一把破题的“钥匙”。它的发展定位,是“打造立足宁波、服务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成为“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区域科技在规模、水平、发展潜力方面都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在产业方面,优势产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完整度,即产业链的完备性,同时,必须在关键环节有布局且达到一定水平与规模。

对照当前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等目标的内涵标准来看,科创是宁波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突破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依赖的核心要素,举全市之力建设甬江科创区,更是宁波升级传统产业、抢滩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冲刺GDP“2万亿”大关的重要实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打造产业创新引领区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升级浪潮兴起,宁波这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全国第一的“隐形冠军”之城也频频收获外界目光。迈入新时期,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不再甘心做隐形的冠军。

过去的2022年,宁波经济发展表现强劲,全市GDP总量达15704.3亿元,排名全国第12位,占全省比重首次超20%。同时,在2021年GDP未达到1.5万亿元的城市中,宁波率先在2022年实现“1.5万亿”的突破。

然而这座经济上迅猛的城市,其科技创新的实力却难以满足城市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发展需求。

在最新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中,宁波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序为全国第16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排名为全国第20位,尤其与苏州等同样以制造业见长的城市相比,宁波在企业规模与创新能力、高能级创新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等方面仍有不少的差距。随着颠覆性技术大量涌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极大缩短,于城市而言,一旦错过机遇窗口期,或将面临错失产业发展机会的风险。在这种“科技创新焦虑”下的区域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上述不足给宁波创新能级提升造成掣肘。

在此背景下,对于目标冲刺两万亿GDP的宁波而言,规划建设甬江科创区是提升科创竞争力、打造发展强引擎的必然选择。

从已有的产业基础看,甬江两岸地区涵盖了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聚集着宁波四成以上的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外围布局多个主导产业平台,已具备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

因此,宁波发展规划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学梁在《举全市之力建设甬江科创区 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文中提出,甬江科创区应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孵化育成一批重量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硬核性”科技产业引领区。

依据《甬江科创区规划》,未来,甬江科创区将聚焦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的难点、痛点、突破点,以及一些战略性、前沿性的硬科技和产业,增强创新能力、做强产业链条。

在科创要素布局方面,围绕柔性电子、数字孪生、化工新材料技术,争创和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围绕量子信息、类脑技术、基因与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谋划建设一批高能级研究院,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在重点产业方面,重点谋划海洋经济、空天经济和生命健康三个未来发展方向,构建完整的科创产业链条,形成高能级、大规模的应用创新集群。

从上述重点领域布局可以窥见下一步宁波“产业换挡”的整体趋势。除了传统制造业升级外,宁波也在加大布局生命健康等短板,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面向未来,一些战略性、前瞻性的产业宁波也将抢抓机遇。例如,柔性电子就是在学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础上产生的颠覆性技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宁波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先导区入选首批浙江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名单,已培育集聚寰采星科技、柔印电子、柔创纳米科技等一批创新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甬江科创区还是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重要载体。对照宁波打造智造标杆之城的内涵标准,上述重点产业领域正契合了“智”的关键要义。

此外,宁波市原副市长、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炳荣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新时期宁波锚定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背后的战略考量,是加快实现从制造到创造,围绕产业链发展创新链,实现产品价值链中高端化,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甬江科创区作为“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重要载体”的战略地位将不断凸显,并在搭建更多高端产业研究平台,对接转移高校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吸引更多人才资源聚集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打造跨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打造跨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是建设“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应有之义。

从国际经验来看,参考“美国波士顿128公路模式”“英国剑桥模式”等建设路径,未来的创新是互动式的、开放式的协同创新。而科创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则在于,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园区等核心发展要素叠加涉及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等领域的宽松政策与制度创新,所共同打造的创新生态体系。

在林兰看来,这要求宁波在推进甬江科创区过程中,除了对各类创新主体的聚集,还需要不断增强产业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科研院所怎样与区域企业协同创新,企业间的创新资源如何共享等等对宁波来说,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高能级研究院与企业的协同创新需立足区域科研与产业基础,共同找准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学问题,合力形成关键领域知识创新的先发优势。在产业平台方面,甬江科创区可通过建设形成各类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明晰、功能配套完整的功能性园区推动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双链协同’的创新生态环境。”林兰表示。

对于科创区的建设容易出现科创资源碎片化、产业发展同质化、创新协同不足等难题,孙学梁也在《举全市之力建设甬江科创区 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提出要强化生态赋能,“聚焦各类创新主体需求,探索开放共享、协同合作新机制,构建‘转移转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孵化育成’的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内部组团+外部合作’的多层次创新网络格局,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机融合。”

协同发展,同时也是区域间协同。

回过头来看甬江科创区的空间规划:“一区四港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包括“科学港”“数创港”“青创港”“总部港”四大板块,以及“工业互联网产业组团”“未来产业组团”“高端装备智造产业组团”多个小板块,横跨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等宁波多个行政区。

林兰认为,甬江科创区的“四港”组团正是通过不同的创新主体与空间载体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来实现创新策源功能的。“在这过程中,各类创新主体与功能区必须做到‘功能协同’。具体而言,就是做到各个功能区中,综合竞争力特别强园区、体现国家重大战略意图的园区、制造基础较好的成熟型生产性园区、服务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生产性园区等的协同。此外,不同区块还需要共同进行一些协同机制探索。比如在空间联动上,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的园区协作,推进分园发展规划,政策实施行政审批联动,包括统筹规划分园产业发展用地、环保和能耗指标。”

据宁波市发改委在解读《宁波甬江科创区规划》时透露,为加速推动甬江科创区“科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相关部门将研究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服务体系水平、加强开放协同创新,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和制度链共生耦合。

甬江科创区想要建设成为具备竞争力的科创策源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近几个月甬江科创区的持续“刷屏”,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城市头部资源齐聚的甬江科创区,或将成为宁波城市更新的下一个“风口”。未来随着相关规划的落地执行,以及协作与共享机制等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甬江科创区或对宁波激发科技创新动能,以及促进新时期宁波构建以“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为核心的产业升级路径,起到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集群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