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倩梅 上海报道
2月19日,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K50智库)、《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23 K50-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春季峰会”在上海召开。
在峰会主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经济师夏永军,G60松江·安徽科创园总经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徐本增,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负责人、无限星空音乐集团创始人兼CEO唐月明从园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生态建设等方面对长三角园区协同创新发展新趋势进行了交流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认为,产业园区作为产业与经济的主要载体、人才与项目的主要聚集地,在各个地方的发展中举足轻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园区打造成为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的重要载体是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目前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数量很多,种类也很多。由于长三角各地产业发展阶段不同,各个城市产业园区在发展阶段上也有明显差异,比如说淮南的产业园区与上海或者与南京、苏州、合肥之间会有一个明显的梯度,如何把梯度优势激活,让创新企业、新的产业都能找到最合适的发展空间,同时,使不同地区的园区加强合作,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更好协同?”王振认为,布局产业化的合作项目是加强园区间合作的最有效方式,这也需要政府研究更好的利益共享机制进行支持。
在G60松江·安徽科创园总经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徐本增看来,园区还可以通过打造不同地区产业要素对接整合枢纽的方式推动城市间产业发展协同创新。
“我所从事的园区是一个市场化的项目,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功能平台。这个园区的定位目标之一是作为上海和安徽两地产业要素对接整合的枢纽。比如说合肥这边有企业需要在上海建研发中心,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或者找不到相关的部门进行对接,我们就可以提供服务,帮忙解决问题。再比如,上海这边有一个项目做得很好,技术发展积累很好,但在上海没有合适的生产基地,我们也可以在广大的安徽腹地帮它寻找。”徐本增分享道。
此外,特色化专业化、推动产业生态社区构建也是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趋势。
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经济师夏永军认为,根据各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未来产业园区将会更加注重品质发展,要建设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栖息生态。“从产业角度看,园区未来的趋势是更加专业化,但载体建设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园区需要进一步提升投资功能和服务功能来打造更适合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在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方面,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负责人、无限星空音乐集团创始人兼职CEO唐月明在会上表示,长三角有着众多特色的产业园区,希望未来几年在长三角区域落地一个“音乐+科技”融合的音乐小镇或者音乐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