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化、医疗健康的受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医疗健康产业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并持续推动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2月19日,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K50智库)、《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23 K50-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春季峰会”在上海隆重举办。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发表了“科技创新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解决病人需求的同时,还能同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医院创新能力,这需要一套协同创新体系来作支撑。
具体而言,一方面,从基础布局来看,我们要注重学科规划、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医师-科学家”双轨制的培养模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从支撑体系来看,医院还需要建立起新技术培育管理体系、临床研究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医工结合体系。目前,在成果转化体系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经形成了从申报专利、专利推介到专利转化的标准流程,并做好全程管理与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创建和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2021年,医院被列入首批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2022年11月18日,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在中山医院正式启动。国家医学中心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以推动国家医学进步为使命,以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为目标,全力打造“对标世界顶尖水平、代表中国最高水准”的创新型医学中心。
“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过程中,中山医院聚焦构建全新的外部合作与内部协作模式,实现医院、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五力联动’,打通医疗卫生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生态链,解决卫生健康领域‘卡脖子’和‘临门一脚’技术难题,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樊嘉院士说。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持续探索新型院企合作模式,是上海市首批产医融合创新基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打造了与新兴民族企业深度合作的“中山-联影”模式。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推动医院高水平学科建设和成果转化,助力企业不断推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端产品,实现院企双赢,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同时,为全面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佘山院区为依托,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平台。在此次峰会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宣布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建设智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提高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樊嘉院士说。
关键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科技创新 公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