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下,1月信贷迎来“开门红”。
(资料图)
2月11日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截至1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2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人民币贷款余额219.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浙沪各地经济运行情况与央行金融数据陆续发布,包括地级市与直辖市在内的江浙沪25座城市的金融“成绩单”也随之出炉。
各地存贷余额的变化,往往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与信贷资金的流向。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局、央行发布的各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制造业贷款余额、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等数据,梳理了截至2022年12月末江苏省13个地级市、浙江省11个地级市以及上海市共计25座城市的金融数据。
存贷款规模是核心经济指标,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江浙沪25座城市中,共有12座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超过一万亿,依次分别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温州、嘉兴、绍兴、常州、台州、金华。其中浙江占据7席,江苏占据4席。江苏省盐城市与徐州市是距“万亿俱乐部”最近的两座城市,2022年末盐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917.0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9607.9亿元;徐州市本外币存款余额10553.62亿元,已超过万亿,但贷款余额为9338.85亿元。
在关注存贷款余额的同时,存贷比这一指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当地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程度。
存贷比即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存款需要付出资金成本,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存贷比提高有利于机构盈利能力的提升。然而,信贷扩张过度、存贷比过高则会引发信用风险。2015年之前《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将“存贷比不得超过75%”这一规定删除,信贷投放流动性进一步提升。
对于城市而言,过低的存贷比意味着存款余额远超放贷规模,信贷资金可能未能充分流向实体经济,过高的存贷比则意味着当地金融机构可能存在信贷扩张过度的情况。
在近年来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要求下,多地提出“优化存贷比”,存贷比普遍出现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末,人民币本外币存款金额264.45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13.99万亿元,存贷比为80.92%。到今年1月末,我国存贷比达到97.75%,较2022年末增加了16.8个百分点。
江浙沪25城金融数据显示,2022年末除上海之外的24座城市存贷比均超过全国,信贷有力服务了实体经济。其中,连云港、舟山、湖州、淮安、镇江、宁波、嘉兴、衢州、苏州存贷比超过1,分别为115.07%、111.88%、111.39%、110.71%、106.29%、105.38%、104.65%、102.79%、101.68%。
在上述存贷比超过1的城市中,仅宁波与苏州辖区内有上市银行。
宁波银行(002142.SZ)是以零售与财富管理业务专长的城商行,也是国内首家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城商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宁波银行总资产23663.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40%;各项存款1297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19%;各项贷款10460.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5%;不良贷款率0.7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505.17%,较上年末下降20.35个百分点;拨贷比3.79%,较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
而苏州辖区内共有4家上市银行,包括苏州银行(002699.SZ)、苏农银行(603323.SH)、常熟银行(601128.SH)、张家港行(002839.SZ),金融资源非常丰富。此外,湖州银行拟登录上交所上市,目前仍处于上市排队序列。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资产规模约1120亿元。
从各城市披露的贷款行业分布来看,2022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规模显著提升。
制造业与普惠小微企业是信贷资金流向的重点环节。
在披露制造业人民币贷款余额数据的城市中,截至2022年末,杭州、苏州、无锡、绍兴、常州、南通制造业贷款余额均超千亿元,其中杭州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15400亿元,同比增加42.24%。此外,徐州、盐城、上海、苏州、常州、衢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等至少9座城市2022年制造业贷款增速超过20%。
近年来,长三角多地政府明确强调加大制造业贷款规模。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浙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4万亿元,比年初新增4573亿元。在助力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浙江银行业将重点支持该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中高端制造业集聚,力争2023年全省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500亿元以上。
截至2022年末,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贷款余额3.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226亿元,占全国制造业贷款新增量的15.32%;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5个百分点。
同时,江苏银行业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4万亿元、7116亿元,同比增速均超过45%;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60.66%。
普惠小微企业也是信贷资金重点投放的方向,在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的要求下,相关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据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中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3.6%,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2021年下降0.47个百分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披露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城市中,苏州2022年末的相关余额达到9660.3亿元,同比增长21%,上海、温州、常州、绍兴、衢州等城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速均超过20%。
长三角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据江苏省常州市有关部门披露,该市2022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31%,较2022年初下降0.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常州市某大行从事小微金融超过10年的人士向记者表示,2022年以来小微信贷发放与过去比主要有3点不同。首先是信用类贷款品种增加,小微贷、科技贷、常科贷、创新贷等品种层出不穷,部分产品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其次政府财政拿出资金进行贴息,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特色企业补贴部分利息。此外,2022年针对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提供转贷服务。
他坦言,该行降低了企业授信准入门槛,只要企业正常纳税,销售无明显下降,都能获得金额不等的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或其他企业担保。
而近日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常熟银行也提到,2022年四季度营收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根据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的相关要求,公司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均在原合同利率基础上减息 1%,金额约 1.75 亿元,后续这部分资金该行将通过利率互换等形式向人民银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