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集团规模化扩张时代来临?

2023-02-10 08:22: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来,随着医疗机构向集团化、规模化趋势发展,在政策、市场、资本和企业等共同助推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不断兴起,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六部门决定,联合在全国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将在每个省份选择2-3个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资料图】

根据六部门要求,到2023年上半年,试点城市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系统集成的配套政策,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试点城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体制更加科学,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服务模式更加优化,医疗资源供需更加匹配,就医格局更加合理,居民就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有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公立医院依旧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就医难成为普遍问题。而城市医疗集团的发展具备较好的服务体系、就医过程简单快捷、诊疗费用较低、融资渠道多等优势。

“这也要求我们建立更多的新的医疗服务体系,科学配置医疗资源。与此同时,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是国际、国内发展的趋势。”上述医疗机构负责人指出,我们可借鉴罗湖医联体模式、天长医共体模式,也即将建设重点放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口应配备6-8名全科医生,实现上下贯通、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联体/医共体内部运营模式。这也是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重点方向。

城市医疗集团模式受关注

所谓城市医疗集团,是指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但是,想要做好大健康产业,做好城市医疗集团并非易事。

早在2015年,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以行政区为单元的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据了解,罗湖区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也是深圳中心城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主战场。在多重机遇下,罗湖区科技产业规划便是围绕“三带”之一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为载体展开。一直以来,罗湖区全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也将一如既往将重点以清水河生命健康创新基地、东晓布心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为核心集聚区,大力引进大健康领域重点企业。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医疗集团的一大创新点是以医院集团打包整体支付为纽带,建立“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值负担”的激励机制。另一亮点是将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量化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集团领导班子年薪挂钩;实施基层全科医生享受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同等待遇举措,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集团医务人员回城、职务晋升的条件等。

这也是由于,罗湖医疗通过整合了多家医院和社康中心组建医院集团,在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下,集团内的医生实现了自由流动,解决了基层缺医的问题,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养老”全程服务。

在此次六部门的文件中也提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在内部由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构成,在外部由若干协作单位共同提供医疗服务。牵头医院原则上是地市级、区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下同);成员单位根据疾病预防、诊疗、康复护理等各阶段需要,由网格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构成,原则上至少包括二级综合性医院或能够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网格内其他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可自愿加入。

此外,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作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服务供给。妇幼保健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提供康复、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跨网格提供服务。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健康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圳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是国家创新驱动和深圳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后续,在大健康产业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医疗美容、健身休闲等细分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在医疗集团的建设上,除了罗湖医疗集团的典型样板外,更多的探索也在路上。根据公开资料,各个地方也在不断探索,组建城市医疗集团。例如,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早在建立之初,就被定位为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在2019年,贵州省卫健委决定组建贵阳城市医疗集团(以下简称医疗集团),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优化城市医疗资源配置,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告别医院单打独斗的时代

六部门也提到了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体系这一方向的具体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有极大可能从中等收入国家跃升为高收入国家,有望带动中等收入群体大幅增加,城乡恩格尔系数降低,高品质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这也给健康服务产业的供给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此,也要求产业进一步改善服务品质,加大服务供给,建立一体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

根据此次六部门的文件要求,要以资源下沉共享为核心,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具体而言,一方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整合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医疗资源,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原则上牵头医院要将至少1/3的门诊号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经基层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另一方面,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覆盖医联体各单位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其实,近年来,在国家医疗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下,医疗卫生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成效愈发凸显,而在各地“十四五”规划中,医疗健康产业已成产业竞争新高地。与此同时,进一步解决医疗服务连续性没有保障,患者无序流动及体验差、支付配套有待完善等问题也被提上日程。眼下,作为医联体四种模式之一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如何建设,也备受关注。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医疗行业并购主管合伙人钱立强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医疗集团想要继续寻求规模化扩张,有几个方向可以考虑。

一是区域型的医疗集团,投资人聚焦在特定经济圈,比如华北、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成为区域领先型医疗集团;

二是专科连锁题材的并购,比如围绕肿瘤、眼科、IVF等;

三是围绕国家政策鼓励的社会办医发展方向,比如中医,康养,举办社会办医机构;

四是“走出去,引进来”,部分医院掌握了高精尖的诊疗技术,比如中医、实体瘤和白血病治疗,已经有能力吸引国外病人来中国看。另外,新建医院模式创新,比如医院物业和管理分开由专业人员管理,配套医养结合、医险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等创新模式,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市场足够大,截至2020年底,中国有3.5万家医院,其中民营医院2.3万家,这里面真正已经被收入医疗集团的有多少家?留给医疗集团的市场空间仍然非常广阔。未来,医院的发展趋势一定是集团化、规模化,因为医院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公立医院在做医联体,民营医院也在抱团取暖。”钱立强说。

一直以来,为了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流动,改善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完善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国家聚焦的重点方向,而城市医疗集团是医联体的重要载体,能够促使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这也意味着,当前,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已经成为重点方向。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公立医院 资源共享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