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资讯丨2023年就业大省目标出炉:江苏、广东城镇新增就业230万人 多地稳岗扩岗政策再加码

2023-01-30 07:21:5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地方两会近日落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各地提出了怎样的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这几个城镇新增就业大省,提出的2023年就业目标,普遍与2022年目标持平甚至更高。

也就是说,各地保就业信心不减。


(相关资料图)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燕斌认为,2022年总体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忧,局部复杂严峻。在各方面推动下,2023年实现就业目标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基本条件。

那么,各地提出了怎样的稳定和扩大就业举措?

2023年就业目标较为低调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是当之无愧的城镇新增就业大省。根据地方两会最新披露的数据,2022年,各省城镇新增就业分别为132万、132万、115.6万、120.2万、110万、99.6万人,占全国总数的58.8%。

仅广东和江苏两省,就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以上。

那么,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调查失业率两项指标上,几个大省2023年的目标与上一年相比有何变化?

在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方面,广东在表述上更为积极,2022年目标为110万人,2023年则为“110万人以上”。江苏、山东、河南、四川2023年目标与2022年一致,其中江苏为120万人,在各个就业大省中提出了最高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披露2023年目标。

各地稳就业政策连年加力,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一直较好。2022年,各地新增就业普遍超额完成任务。重庆、陕西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披露了未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分别为每年新增60万人以上、40万人以上,显示了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信心。

在城镇调查失业率方面,变化则比较微妙。浙江较为积极,将目标从2022年的“5.5%以内”调整为“5%以内”,河南则较为谨慎,从2022年的“5.5%以内”调整为“5.5%左右”,广东、江苏、山东与上一年一致。

那么,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各地2023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又有何变化?

广东、浙江与2019年目标一致,分别为5.5%以内、5%以内。江苏、四川、河南则在表述上更为谨慎,将2019年的“之内”调整为“左右”。还有的省份调低了预期,比如内蒙古2019年目标为“5.5%左右”,2023年为“6%左右”,上海2019年目标为“4.3%左右”,2023年为“5%左右”。

就业与经济增长联动

就业指标的设定,与经济增长指标有何关系?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燕斌认为,从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规律看,就业状况的恢复往往会滞后于经济的恢复。

“因为,生产要素中,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流动速度通常会比较快,而作为劳动力要素所有者的劳动者流动要受到技能转换、家庭责任、地理距离、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刘燕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他还认为,2022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相对偏高,特别是青年失业率较高,还有一些劳动力退出了劳动力市场,2023年新毕业大学生达到1158万人,这些因素都对促进就业形成了较大压力,2023年促进就业的任务艰巨繁重。

但刘燕斌也指出,2023年实现就业目标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基本条件。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1月18日指出,随着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地显效,经济持续恢复,将带动就业需求扩大。疫情防控优化调整,住宿餐饮、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恢复改善,有利于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体量大的优势。

事实上,全球2023年就业恢复速度都将较慢。国际劳工组织1月16日发布《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3年趋势》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就业预计仅增长1%,不到2022年水平的一半。

该报告指出,与2019年疫情暴发前的基准相比,2023年全球失业人数仍将多出1600万。不过,2020年到2022年全球失业率下降的趋势有望出现逆转。

但就业指标与GDP指标仍有直接的联动关系。

刘燕斌指出,按照现在的就业弹性,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约可以创造2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2023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有可能达到1500万人,从稳就业需要的角度看,GDP增速达到5%,更有利于实现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

“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既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民生稳定、社会稳定,必须高度重视,全力做好,确保实现稳就业目标。”刘燕斌说。

调整优化稳岗扩岗政策

对于2023年稳定和扩大就业,各地从做实做细就业政策、关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等方面提出了举措。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将调整优化即将到期的阶段性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突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支持。

对此,江苏提出,制定实施新一轮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广东提出,优化调整阶段性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湖南提出,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

四川省人社厅厅长胡斌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业的核心是市场。我们要着力恢复壮大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品牌化、市场化,稳住就业基本盘。”

市场化就业之外,政策性岗位吸纳了大量就业。2023年,各地开发政策性岗位促就业仍保持较大力度。

山东提出,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0万个。内蒙古提出,实施“三支一扶”和社区民生基层服务计划,招募7500名项目人员。贵州提出,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扩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继续做好事业单位招录工作,扩大省属国企招录规模。

政策性岗位对高校毕业生更为友好。海南省人社厅厅长铁刚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去吸纳人才,另一方面从事业单位、国企(空编)拿出一定比例专门安置应届毕业生。”

刘芳芳(化名)是北京一所普通高校经济管理专业2023届研究生,她刚刚考取了一家中央单位。在此之前,她还拿到了3家银行的offer,进入了6个国家部委、北京市区级单位的面试环节。

“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和‘三支一扶’,都是通过笔试和面试录取,准备的时间越早越充分,进入面试的机会就越大。”她说。

刘芳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工作确定前,她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窗期,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尤其是疫情导致很多考试延期,恢复后又集中到一起开考,对考生的耐心和专注度是一个考验。

“当前就业难的问题,并非就业岗位的供求失衡,而更多是结构性的供需错配。当很多人嗟叹一职难求时,有大量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说。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学毕业生要把自身努力和政策利好结合起来,善于用好各类政策措施,为就业创业锦上添花。

结构性供需错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劳动者技能不足。为此,多地部署开展职业技能提升。

北京、四川等地提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河南提出,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广东提出,抓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推动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加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浙江提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4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万人。

近日,人社部等10部门推出“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帮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将着力优化就业服务培训,大规模开展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培训,努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万人以上 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