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南财对话|独家专访全国青联委员、奥运冠军钟天使:奥运金牌的背后是数代人的传承,希望自行车运动在中国日益普及

2023-01-20 21:05: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施诗上海报道

近日,上海获得2026年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举办权。这对于中国场地自行车运动而言,将是一个走向大众的机会。从奥运会首枚金牌到即将举办大型世界比赛,场地自行车运动或在中国蓬勃发展。对于全国青联委员、奥运冠军钟天使而言,她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


(资料图)

从悉尼奥运会上姜翠华夺得铜牌,雅典奥运会上江永华摘得银牌,再到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郭爽勇夺两银两铜,中国自行车运动员追逐金牌的脚步从未停歇。终于,中国自行车人的梦想在里约圆梦。

2016年8月12日,在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场上,首次参加奥运会的钟天使身着红色战袍、头戴印有花木兰图案的头盔亮相,与队友宫金杰一起力压多国强敌,夺得奥运金牌,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钟天使在接受《南财对话》专访时坦言,这不是她们一代人的努力,而是多代人努力的结果。“团结和传承是中国自行车队的优良传统。大家都说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是自行车大国为什么拿不了金牌?所有中国自行车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正是一代代前辈的传承,让我们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了突破。”

在里约奥运会取得突破之后,钟天使没有选择急流勇退。在克服了两次腰伤、三根肋骨骨折、两根肋骨断裂、膝盖受伤的伤病折磨之后,她站在了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再次站上奥运会的赛场,她带着23岁的鲍珊菊再度夺金,卫冕成功。

借着奥运会的东风,场地自行车运动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钟天使希望,未来能够在城市中建设更多自行车专用骑行道,并将专业场地开放给公众,让业余爱好者充分体验骑行。

去东京的目标就是卫冕

《南财对话》:我们先来聊聊你的奥运会经历,其实从2012年到2022年,我们经历了三届奥运会,你在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当时应该还没有参赛吧?

钟天使:是的,伦敦奥运会是我第一年进入国家队。2009年进入国家队后,在那一届备战周期,我是以一位年轻运动员的身份和大家一起学习,去追赶优秀运动员的脚步。

当时我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也可以说是成绩最差的,每天的训练状态基本上都是对比老运动员,看看他们的成绩是多少,再看看我的成绩是多少,然后每天一点点地追赶。所以在2009年到2012年这三年多的时间,我基本上都处于追赶的节奏。

《南财对话》当时有没有在里约奥运会上拿冠军的念头?

钟天使:那个时候还没有,当时我其实处在一个上升期,并没有想得很遥远,可能只是对于每一阶段的小目标发起冲击,并不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很远大、或者使自己压力很大的目标,按照自己的状态一点点前行即可。所以其实那一届备战,我更多地希望我的前辈们能在奥运赛场上实现我们金牌“零的突破”,但还没有深入地想过自己会不会拿金牌。

《南财对话》:到了2016年,你又是什么样的状态?

钟天使:2016年基本上就是完全发起冲击的状态了,因为经过伦敦一个周期的历练,自己的竞技水平提升得非常快。随着比赛越来越多,我跟着国家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比赛,经验也累积得越来越多。所以到2013年整个国际比赛的周期,我们基本上都能在前三的水平,在国际上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

另一方面,我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即在奥运会赛场上实现我们的突破,所以我朝着这个目标一点点前进,然后设立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

《南财对话》:到了东京奥运会时你换了搭档,当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卫冕?

钟天使:其实那个时候我们想的就是拿冠军了。在国家队这样一个阶段,我自己也是奥运会冠军的身份,为什么我会重新回到赛场、回到运动队训练?其实就是因为我还有目标,我希望能获得第二块奥运金牌,所以毫不犹豫地重新回到了训练赛场。

所以我们去东京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卫冕,实现再次夺得奥运会金牌的目标。

伤痛既是煎熬又是成长

《南财对话》:回首这10年,你会用哪些关键词来概括?能否详细地阐述一下。

钟天使:首先第一个词是“坚持”。因为自行车属于体能项目,在训练中需要不断地激发自己,然后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心理极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比较艰难的时刻,所以我觉得首先就是坚持,当我在训练中非常煎熬或者伤病非常严重时,我始终保持坚定的“坚持”信念——为了我自己的目标,为了我能再一次站上奥运会领奖台去努力、去坚持。

第二个关键词是“好运”。其一,我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在这一届的备战中,国家队很好地保障了我伤病的恢复,在训练上也投入了很多科技保障,所以才能让我在竞技状态不佳的情况下重回巅峰,我认为我的成就是团队的成员帮我达成的,我非常庆幸拥有这样的团队。其二,奥运会延期一年对我来讲是好运的一年。

所以“坚持”和“好运”可以很好地概括我这十年。

《南财对话》:这10年来哪个阶段让你觉得最难熬,又是怎么熬过这个阶段的?

钟天使:最难熬的就是备战东京奥运会的阶段。在2016年前,我的职业生涯比较顺利:2002年开始练自行车,2007年进入上海自行车队,成为专业运动员,2009年进入国家队,2016年拿到奥运会首枚金牌。这一路走来,虽然训练上很苦很累,但我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或者伤病的困扰。后来我们以碾压性的实力在里约奥运会夺冠,所以2016年前的职业生涯对于我来说非常顺利。

但是到了2016年之后,东京奥运会的整个备战周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煎熬的一段时间,因为伤病,我想过很多次自己能否继续坚持下去、能否重回巅峰。我在2017年经历了一次比较严重的腰伤,2018年第二次腰伤,2019年三根肋骨骨折、两根肋骨断裂,2020年膝盖出现问题,所以几乎每年都有一次重大伤病。

两次腰伤期间,我卧床一周不能动,完成从床上坐起来、走到10米外的洗手间这一动作,我要花10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每个动作都是一点点挪动,只要幅度一大就会疼痛难忍。

所以这打乱了我的备战节奏。每当经历过一次伤病,我都慢慢重新调整到一个好的竞技状态,但新的伤病又会让我直接跌到谷底,这样反反复复的经历让我内心非常煎熬,也会对自己的状态产生疑问和心理的磨砺:我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于是我给自己做心理辅导、心理暗示,并说服自己。

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也是成长,因为这样的阶段我都能挺过去、熬过去了,在今后的人生当中,不管经历什么样的事情,我都觉得能挺过去,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因此,这一段人生经历对我来说既煎熬又宝贵。

《南财对话》:其实很多人觉得你在里约奥运会之后可以选择急流勇退,是什么原因让你克服这么多伤痛坚持到东京奥运会?

钟天使:这是我给自己设立的一个目标,每个运动员都有一个奥运会站上最高领奖台的目标。

虽然2016年我已经拿到了奥运金牌,当时我的年龄在二十五六岁,但是我认为当时自己的状态可以,能继续练下去,也有能力继续回到赛场拼搏,继续走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就是这样的信念让我坚持了下来。

《南财对话》:有没有担心过伤病会让你这几年的坚持白费?

钟天使:我并没有想那么多,在整个过程中,我收获的远远要比奥运金牌更重要,虽然结果非常好,但其实我是非常幸运的。如果我付出了这么多,还是没有拿到奥运金牌,我也并不会后悔和遗憾,因为我在这个过程中全力以赴,把最好的自己表现出来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都难以控制、决定的,但是这个过程我不会后悔,这就可以了。

职业生涯没有遗憾

《南财对话》:你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慢下来了,那你会不会经常想起奥运夺冠的瞬间?会不会感到恍惚?

钟天使:其实到现在我都没有想过,好像从来没有回忆过当时的画面,因为我在比赛过程中非常投入。而且我觉得过去就是过去了,成绩和过程都是过去式了,不过也许是还没到回忆过往的年龄。

《南财对话》:我们从目前的时间点去回顾你的职业生涯,你觉得自己还有遗憾吗?

钟天使:我没有遗憾,我觉得挺完美的。

《南财对话》:想不想更完美一点?比如说奥运会三连冠。

钟天使:并没有。因为首先从我自身状态来说,不可避免的就是我的伤病问题,包括我现在在家里走楼梯时,膝盖都会有反应,我不敢完全地踩下去,因为会酸疼,更不要说我们每天高负荷的训练,所以这其实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没有留下任何遗憾,所以我觉得到了告别的时候。

希望奥运金牌让更多人爱上自行车

《南财对话》:你还记得第一次喜欢上自行车运动是什么时候吗?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你喜欢上这项运动?

钟天使:其实也不是机缘巧合,因为在我们训练中,不管是在公路上还是在场地里,在热身状态很好,并不觉得十分累的情况下,我们骑着车子,能感受到风在耳边“呼呼”地吹,那是非常自由的感觉,是我喜欢的感觉。当我们从场地的大坡上冲下来,速度可以达到七八十公里,那种风驰电掣的速度感也让我着迷。

所以我并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喜欢上了自行车,而是日积月累的训练,以及每天骑着车感受风和大自然让我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这是这一项目特有的魅力。

《南财对话》:其实自行车运动一直是被欧美称霸的,两枚奥运金牌会怎样推动我国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钟天使:这两块奥运金牌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的自行车项目。其实我小时候开始练自行车时,家里的亲戚朋友听说我练体育,练的是自行车,大家都会觉得,还有这种运动项目吗?这是一个竞技性的项目吗?大家并不知道自行车是一个可以去比赛的项目。在大家的理念里,自行车就是一个交通工具、一个出行工具,但是随着2016年我们拿了奥运会金牌,更多的人知道了自行车是一个竞技项目,包括公路、场地、山地车等很多小项目。

包括现在,在今年疫情之后,我发现上海的马路上多了很多骑行爱好者,我觉得这个项目从竞技体育慢慢地延伸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项目,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也喜欢上这个项目了。

我想这就是一个带动、一个圆形的带动作用,然后再通过我们中国自行车人去推广这个项目,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自行车骑行。

团结与传承是自行车队的优良传统

《南财对话》:你刚刚提到很多,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传承”。这其实也是中国自行车队的一个传统,从里约的时候你和宫金杰搭档,到东京的时候你和鲍珊菊搭档,你怎么看待这种传承的意义?

钟天使:我觉得“传承”对于一个队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队伍里面需要一个灵魂人物带动年轻运动员,然后一批年轻运动员去朝着同样的目标努力。

比如我们的队伍,从2000年我们获得自行车奥运会的首枚奖牌,到2016年我们获得奥运会首枚金牌,经历了16年时间。大家可能只看到这一块金牌的诞生,只看到我和宫金杰两位运动员实现了这样的历史突破,但是我们此前积累了16年的时间,这块金牌是很多自行车人、自行车前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的传承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个突破。自行车人始终有这样的一个梦想,始终有这样的一个目标。

大家都说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是自行车大国为什么拿不了金牌?所以,所有中国自行车人心里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或者说“憋着一股劲儿”,我们想要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证明我们中国自行车人的力量,我们是有实力的。所以正是一代代前辈传承到我们这里,让我们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了突破。

其次是队伍的内部传承。里约奥运会上,我是最年轻的运动员,宫金杰带着我,我们的队伍非常团结,队友彼此之间非常信任。因为我们的项目是团体项目,在场上我们是两个人、两辆车,但是我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人、一辆车,这样可以把很多细节做到完美。正是队伍的核心——团结,使得我们年轻运动员可以很放心地跟着老运动员前进。

就像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采访时的经历,在里约奥运会上接受采访时,我是不说话的,全程是宫金杰主动发言,因为在她旁边我是一个小妹妹,我很放心。但是到了东京奥运会,采访的时候是我主动发言,鲍珊菊则非常放心地跟在我旁边,听我讲话,所以我觉得团结、传承是一个队伍优良的传统。

培养青年的积极性和爱好

《南财对话》从自行车大国到自行车强国这条路,我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

钟天使:现在其实已经在慢慢变得越来越好了,目前公路自行车,包括职业联赛和业余联赛,因为不受场地的限制,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骑行爱好者只要喜欢、只要有自行车,就可以体验骑行。

但是因为自行车项目还包括很多小项,场地会受到限制。比如我自己的这一项目,需要在山地公路上骑行,但是很难有专业的山地可以骑行。所以我认为后期我们需要建设更多场地,包括骑行公路,同时在城市中需要建设更多自行车专用骑行道。

此外,我们可以将场地开放。其实在欧美,自行车项目的场地是对外开放的,业余爱好者可以在每天上午六点到十二点这一时间段预约。比如如果想来骑行,预约了七点到八点的场地,那么自己带着自行车就可以来。

我在瑞士训练的时候,看到很多六七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上班前或者早上起来后,会自己扛着车去场地先骑行一小时,骑完后浑身放松,就可以回家做自己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方式和健身理念,所以我们需要在场地建设上做更多事情。

《南财对话》:在人才培养方面你有哪些建议?

钟天使:我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喜爱和热爱,需要他们自己真心地说“我喜欢这个项目”,“我喜欢骑行”,“我喜欢跑步”,“我喜欢冰上项目、冰雪运动”。让他们自己喜欢,然后真正地投入项目或事情当中,他们就会付出自己的努力,而非被动接受。

所以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

《南财对话》你对喜欢自行车的青少年朋友们有哪些建议?

钟天使:首先希望大家可以享受骑行的过程,感受大自然,感受骑行中当你的腿部发力时肌肉的酸痛感。

如果你正走在这条职业的道路上,不要着急,因为竞技体育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南财对话》在你离开职业赛场之后会不会继续从事自行车运动?目前有哪些规划?

钟天使:肯定会。首先,从2002年到今年我从事自行车事业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我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是自行车带给我的,所以退役后我也希望能为自行车这个项目做更多事情,包括刚刚提到的,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喜爱自行车这项运动。

另外,我想将我们的场地开放,和上海自行车协会、国家自行车协会合作。目前在国内,我们的场地只限于专业队的运动员训练,还没有任何场地是开放性的,我希望以后能在这一方面做些努力,让业余骑行爱好者体验到运动员在场上骑行时风驰电掣的感觉。

中国自行车运动的未来一片光明

《南财对话》请展望一下中国自行车运动的未来吧。

钟天使:一片光明。在今年四五月、五六月份的时候,我们国家队正在欧洲参加国家杯比赛,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在一场国际比赛上拿到了三块金牌。所以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以及对于自行车这一项目科技的大量投入,这个项目肯定会越来越好。

另外,我们中国其实有非常多后备人才,所以只要我们的队伍团结一心,我相信我们自行车项目的未来是一片光明、越来越好的。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郝佳琪对此文亦有贡献)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记者:施诗

编辑:和佳

制作:李群

拍摄:陈蓁 李依农

设计:林军明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黄达迅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奥运金牌 自行车运动 东京奥运会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