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3年以及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
从过去五年来看,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连上3个台阶,成为全国首个GDP超12万亿的省份。2022年,广东GDP同比增长2%,预计达到12.8万亿元。基于此,广东提出了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的预期目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东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许德友教授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在5%的目标下,广东既可以进行质的提升,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需要一个量的合理增长,保障现代化的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能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县域综合实力整体还不够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等。
对此,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广东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经济目标: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与此同时,广东围绕“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等领域,明确了2023年十大重点工作。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2023年广东要下大力气加强创新能力和制造业当家的能力,同时要加快构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解决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许德友表示,广东要达成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任务具体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下来就是要真抓实干。
今后五年,广东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具体而言,2023年广东将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开展“亩均”等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明确了从集群到产业链再到企业的任务路线。比如,广东将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
对此,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和龙头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常态化联动机制,进一步用好用活“链长制”。以纳金科技为例,目前有超过60项专利,并且与材料工艺下游产业应用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从而有效满足下游制造业的需求,为整支产业链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还进一步打出“教育、科技、人才”三张牌。政府工作报告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放在十个重点任务的前列。
“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但却不是教育第一大省。人才培养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契合广东产业发展需求,并且着眼于长远,进一步做好基础研究,综合考虑战略需求。”万陆指出。
对此,广东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广东也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短缺人才。
同时,广东注重发挥粤港澳三地合作优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未来将大力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建设,包括编制实施横琴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出台横琴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抓好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国际人才港和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高水平编制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和南沙条例。
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未来五年广东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万陆表示,广东需要强调系统化、集成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各部门政策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实现整体协同效应。
万陆认为,珠三角核心区将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更重要作用。2023年,广东将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过去五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00亿元,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百亿美元级项目相继落户,广东“两个重要窗口”作用充分彰显。近期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达成项目共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将统筹推进内外资一体化全产业链招商,重点招引根植性强、竞争力强的科技类制造类企业,谋划引进一批新的百亿元级、百亿美元级大项目。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表示,广东“制造业当家”需要重视制造业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发挥珠三角地区头雁引领效应,立足粤东西北地区资源禀赋,增强产业链协同联动效应,例如在新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方面,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
“此外,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增强转入地造血功能,为转出地产业升级拓展空间。”李志坚说。
近年来,广东立足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如今,随着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世界级产业带成型成势,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态势显现,广东进一步提出,将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今后五年,广东重要发展任务之一是坚定不移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广东将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此外,还将支持珠三角及周边的县域融入大城市发展建设、产业实力较强的县域做强主导产业、生态功能重要的县域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实力较弱的县域加快补齐城镇建设短板。
广东两会上,城乡协同也成为热议焦点。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广东要深入实施“一县一主业”策略,促进县域产业规模化,延伸县域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县域产品品牌,积极建立品牌认证运行机制,加大在品牌推广环节的补贴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县级产业园区向专业园区转型,培植龙头领军企业,集聚相关市场主体,形成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产业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智能化,在粤东西北县域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区(带)。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认为,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应该以县城为中心,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与周边中心镇形成联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其次,立足于产业链,县域需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珠三角城市工商资本要素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形成互动,在农村的土地资源要素等方面要加快探索综合改革,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对此,广东也明确,将加快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市人才入县下乡机制,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其中,在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