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曹媛深圳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2022年度深圳市金融发展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会议评选出2021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推进奖”,并审定了49个金融创新“贡献奖”、14个金融创新“特色奖”的拟奖项目。1月11日下午,举行了2021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颁奖仪式,并选取了部分代表性成果进行展示。
上述获奖项目从行业来看,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金融科技企业等多类金融业态;从创新领域看,涉及金融安全、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深港金融合作、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等多个国家金融改革创新重点方向。
其中,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简称“深圳中行”)成绩亮眼,中银“深港跨境通”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获一等奖(贡献奖),“中银科创”——中国银行支持深圳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获得二等奖(特色奖),深圳中行作为第二参与人参与的深圳市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项目获得一等奖(特色奖)。
这意味着,中国银行的“八大金融”品牌中,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等三项不仅在深圳落地深耕,并获得深圳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点赞”。
对此,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深圳中行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了‘以创新共识为核心,机制、人才、文化三位一体为保障’的创新工作体系,才能够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金融创新奖是市政府授予驻深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开展金融创新的荣誉。金融创新奖共设置三个系列奖项,包括推进奖、贡献奖、特色奖,奖金总额2550万元。深圳市政府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创新奖,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十六届,今年是第十七届,累计2200多个项目参与评选,总奖励金额超过2亿元。
2021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颁奖仪式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为促进深港金融深化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圳金融创新奖在不增加奖项总额和奖金总额的条件下,在贡献奖名额中单独划出数名,专门用于奖励深港金融合作创新优秀项目。
深圳市金融创新奖项的设立足以见得深圳市政府对深港金融合作的重视。此次,深圳中行——中银“深港跨境通”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便获得2021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深港金融创新合作类”贡献奖一等奖。
此前由于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导致深港通关口岸关闭,深港居民生活以及经济要素流动不畅,原有跨境金融服务中涉及的需临柜办理、资金收付效能较低、跨境融资困难等问题更加突出,为深港经济协同和便利发展增添了重重阻碍。
金融科技的落脚点在于应用,据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深港居民同城便利、企业跨境结算畅联畅通,深圳中行依托中银集团辐射港澳的优势,推出了中银“深港跨境通”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该体系基于深圳中行以及中银香港两大机构优势,联动推出深港融合“一揽子”创新服务,打通深港居民及企业跨境开户、注册、支付、理财、融资等方面的痛点,在跨境服务基础设施、资金收付、投融资三大层面实现互联互通。
据统计,基于中银“深港跨境通”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深圳中行服务深港跨境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办理外汇便利化业务超过200亿美元,为港人“足不出港”开立内地账户超过20万户。
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上述金融服务体系具有四大创新优势,一方面,依托中银集团全球化服务优势,可实现深港两地高度紧密融合,这为开展“深港跨境通”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跨境金融服务。中国银行可提供的跨境金融服务涵盖客户全生命周期,契合深港融合金融需求。
此外,全流程系统化、线上化的薪酬项下业务也属首创。在深港居民跨境金融畅联畅通服务体系中,境外人士薪酬购汇类的核心创新内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薪酬核验平台”,成为2020年全国监管创新沙盒项目中唯一一个涉及境外人士、涉及个人客户跨境业务领域的项目。该项目具备省材料、简流程、上线快、保密性、免重复等特点。
最后,迭代优化程度高,可实现项目快速被市场响应。基于来深的境外人士尤其港澳人士众多,中国银行在2020年全国首创推出区块链的薪酬核验平台后,在此功能基础上,迭代更新并研发投产了境外人才薪酬购汇线上预审系统,提升了深港人才的日常薪酬类外汇业务便利化,增强了诸多在深工作境外人士的金融服务的优质体验感。
“深圳中行不断探索深港居民跨境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流程、新技术,以科技赋能、智慧金融的思路,提高深港两地居民跨境流动时的金融服务便利性;另一方面,以深化深港合作为突破点,以企业结算畅联畅通为目标,积极推动跨境企业资金的互联互通。”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称。
2021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颁奖仪式现场
为增强高科技领域竞争力,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发文,力推科技金融发展,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等,探索“专项规模、专属产品、专用流程、专业风控、专门考核”的专业化科技金融运营模式。
但在我国以间接金融为主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风险高、需求急、抵质押物少”等特点,与传统银行的信贷产品、抵押要求、评估思维并不匹配。在近年探索中,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尝试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途径切入该客群服务,但因外部条件不成熟、或因业务门槛高,而未有真正成规模实践的案例,无法形成对科技企业客群的普惠性支持。
为此,要增强高科技领域竞争力,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此次获奖的“中银科创”——中国银行支持深圳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为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体系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据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深圳中行聚焦科技金融痛点难点,打造出“中银科创”服务品牌,构建了跨市场、全周期、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该体系以“科创企业评估模型”为切入点,帮助展业人员触达具有潜力的科技企业,同时打破银行条线间壁垒、打通中银集团各子公司之间信息通路,在中银集团内搭建了一条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享通道,集团外与各界科技创新支持主体建立合作,组织构建起科技服务生态,解决科技企业服务“敢、愿、能、会”的四个难题,为企业提供和引入从小到大的全方位金融与非金融资源。
据介绍,“中银科创”综合金融服务体系首创引入科技视角、投资视角及大数据视角,实现科技企业智能识别。此外,为解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争议大、知识产权交易受限、商业银行人员科技评价能力不一等与科创企业信贷合作的困境,该体系创新采用大数据模型构建科技企业贷款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该体系还率先为细分行业打造专属融资产品。还提出科技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跳出传统存贷视角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协同中银集团全链条金融平台,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投、贷、债、股、保、租”灵活按需组合的差异化专属服务。全面服务支持深港跨境科创发展,全面融入对接深圳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并以品牌为核心,实现科技企业服务的全域触达。
据统计,该体系推出两年以来,科技授信企业增长至3700余家,贷款余额突破1300亿元。
此外,针对科技企业难以获知银行专属创新服务、难以找到对口人员的困境,以及解决商业银行内部“懂科创”的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深圳中行于2020年成立科技金融专营部门,通过加大科技背景人才及商投行复合型人才配置、建立“分行+18家管辖支行+150多家网点”立体化联动网络、搭建全周期产品及服务体系,使每个经营网点都具备“陪伴式”科技金融服务能力,率先实现对深圳全域的服务全覆盖。
为推进落实普惠金融,切实解决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圳市此前出台了《深圳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深圳市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采取政银担合作新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由政府提供贴息贴保资金,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发放担保贷款。
在此次深圳金融创新奖评选中,深圳市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项目获得一等奖(特色奖),深圳中行是该项目的第二参与人。“该项目融资成本低,补贴申请流程简便,利息补贴由银行代为申请,相对其他先交后退的补贴方式,流程有相对较大优化,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深圳金融创新奖代表着深圳金融科技的创新水平,为加快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深圳正多措并举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今年4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了《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发展若干措施》,通过吸引金融科技类企业在深集聚发展,全力培育金融科技领军企业,扶持金融科技重点项目,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等助力金融科技发展。
其中,商业银行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圳中行或可提供一个样本。在2021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评选中,深圳中行成绩亮眼,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深圳中行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了‘以创新共识为核心,机制、人才、文化三位一体为保障’的创新工作体系,才能够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深圳中行始终立足科技创新前沿,持续加强创新工作。“首先将创新作为全面落实总行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以创新作为推动深圳中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此外,通过机制建设来保障科技创新。“如何将单个项目创新变为规模化创新,将创新工作融入日常工作,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革新。”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深圳中行构建了符合创新规律的全流程管理框架,加强顶层设计,在机制、人才、渠道、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符合创新规律的全流程管理框架。
另外,创新工作的核心是人才。深圳中行一方面通过倾斜人力资源和技术人才靠前站位,保障各类业务创新开展;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形态创新和选人用人导向,引导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创新工作中,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以此形成人才支持创新和创新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
据介绍,近年来,深圳中行持续加大科技人员投入,成为中行系统内科技开发人员最多的分行。还通过设立科技开发专项奖励费用,激发科技开发人员活力。
深圳中行还通过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将创新思维根植于企业文化。如搭建“深圳中行创意平台”平台,作为员工创意提交、创新孵化、创新交流的主阵地,建立创新荣誉体系,“形成‘人人愿意创新、时时渴望创新、处处能够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