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播报!南财快评: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着力扩内需与提信心

2022-12-31 12:05:5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资料图)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财经智库》《财贸经济》副主编)

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提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更直接更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2023年,中国经济仍然将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压力仍然较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特别注意促进内需的扩大和信心的提振。扩大内需的重点在消费。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当前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体制机制方面,如一些领域存在的限购限价政策。只要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进行相应的改革,那么潜在的消费需求就会释放出去。税费减免近年来在促进消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住房等领域的减免税政策,都有利于消费,在稳定消费和扩大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支持居民换购住房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于活跃住房交易、促进改善性住房消费都有重要意义。这样的政策理应制度化,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条件改善的需要。当前,居民消费正处于升级换代中。消费税的税目税率的进一步优化,也将有利于消费的扩大。

扩大消费说到底需要居民收入作为支撑,没有收入的维持和可持续增长,消费是难以真正扩大的。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好收入支持政策,对特定的中低收入群体在收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保障(包括发放现金),将有利于托底式消费的维持。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还得从就业上下功夫。有就业机会,就有相应的收入;有更好的机会,就可能有更高的收入。所以不仅仅要保就业,而且要在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上下功夫。减少供给冲击,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完整,不仅是产业经济安全的需要,对于就业机会的创造也至关重要。财政对“卡脖子”领域的科技攻关的支持,对资源能源供应稳定的支持,都有利于供给的稳定,从而促进就业。保市场主体也有助于就业,而税费优惠政策的延续,显然有助于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纾困只是临时性的,市场主体只有在市场的风浪中自由驰骋,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才会活得更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更优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工资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增加问题也亟待引起更多重视。资本市场的繁荣,带来的不仅仅是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而且还会因此让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让资本更多地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进一步优化相关税费政策,进一步规范国企出资人的职责,加快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让财产性收入真正成为社会成员分享社会财富增量的重要方式,刻不容缓。

扩大内需在过去更多地指向扩大投资。扩大投资现在仍然很重要,财政的一般公共预算投资、专项债投资,都有持续扩大的必要。政府投资相对于市场投资来说,数量较小,因此更要强调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应当是政府投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扩大投资,特别是扩大民间投资,财政政策当更有作为。鼓励民间投资,不一定要有专门针对民间投资的税费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开放更多的重大项目领域让民间投资有机会参与,包括通过与公共投资合作或者独立投资的方式得到发展的机会。只要民间投资真正有发展机会并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市场预期就会真正扭转过来,市场信心的提振就会真正到来。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必须建立在正常的财政运行基础之上、建立在财力的统筹之上。基层“三保”需要财力保障,一些地方财力的缺口需要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强政府财力统筹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才可能筹集充分的财力,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前提下,让财政政策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财政赤字率的适当提高,并非问题所在,关键在于需不需要。2023年中国经济向好的趋势还在,只要潜力挖掘充分,市场主体有充分的信心,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这样,财政收入就会随之增加,财政支出的财力保障就不一定非得靠提高财政赤字率。2023年的专项债要更加注意风险防范,地方债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适当增加一般债的比重。财政贴息让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有下调的可能,这对于提振信心是有帮助的。

扩大内需、提振信心,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但与此同时,仍然需要整个公共政策体系的全面有力支持,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实现2023年的经济工作目标。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民间投资 财政赤字 进一步优化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