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消费金融的2022:强监管下求索长远发展之道

2022-12-30 20:07: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

2022年即将进入尾声,回首过去一年,消费金融行业无疑被寄予了极大的期待。截至2022年9月末,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贷款规模达7929亿元,约占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市场的8%,成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消费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

由于居民杠杆率持续处于高位,加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的贷款意愿、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映到消金公司的营收上,今年的消费金融行业的业绩表现并不亮眼。年中报显示 ,尽管头部消费金融机构在2022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增速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已经出现明显下滑,也有部分消金公司净利润呈现大幅下滑。


(资料图片)

但是,今年也是消费金融行业卧薪尝胆,储能蓄势的一年。监管政策从大方向上为行业发展辟出了方向;机构自身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寻求更低的资金成本,充足粮仓;同时,一些金融机构也基于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禀赋获取了消费金融牌照,为未来消费金融业务的全面展开铺平了道路。

监管从严,消保趋强

11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新版《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其中消费金融公司首次被纳入监管范围,意味着消费金融行业未来面临的监管层级提升到新的高度。

今年以来,银保监、央行等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对消费金融业务层面的监管趋严;另一方面,对消费者保护的要求更高。

在业务层面监管主要聚焦于贷款业务中以风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保护,以及对经营不善的尾部机构加速清退。

7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核心是要求商业银行履行贷款管理主体责任、强化信息数据管理、加强贷款资金管理、规范合作业务管理,此外还明确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存量业务过渡期至2023年6月30日,与《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所设定的整改期限保持一致。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自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将征信替代数据应用纳入监管,并强调从事征信业务需取得合法资质,可有效解决“无证驾驶”的问题,将原先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新兴征信活动纳入法治监管的轨道。这意味着从事消费金融业务需要从目前仅有的2家个人征信公司,即百行征信、朴道征信进行中转。随着风控数据公司的产品价格逐年走高,消费金融公司每年付出的数据成本也水涨船高,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对核心数据的重视和保护,以及对风控管理认知的提升。商业银行需将个人征信业务合规改造进程与互联网贷款业务合规整改相结合,落实征信数据“断直连”。

此外,今年10月银保监会在回复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网友留言时提到,针对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在网络小额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规范,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时隔5年,监管再次提及“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贷机构”。

留言还指出,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借款人收入水平、总体负债、资产状况、实际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使借款人还款额不超过其还款能力,防止诱导借款人过度举债。再次重申了对小贷公司的监管要求。

今年以来,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行骗的事件屡屡发生,监管也多次进行了提示。

7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投诉问题整治的通知》,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压紧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提示,同时,严厉打击非法代理黑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10月18日,天津市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风险提示》,针对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骗取高额手续费、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三类典型陷阱进行了提示。

股东增资、ABS、银行团贷,融资渠道多元化

在资产利率下行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消费金融公司利润增速下降,拓宽融资渠道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包括银行借款、股东资金、同业拆借、ABS、金融债和银团贷款等。就融资成本而言,一般情况下,ABS优先档票面利率在3%-6%左右;金融债融资利率一般在3%左右,个别消金公司票面利率达到7%;银团贷款利率在3%到6%之间;同业拆借为2%左右。相对于期限较短的银行借款,消费金融公司更加倾向通过ABS、银团贷款等方式降低期限错配、管理流动性风险。

在难易程度方面,一般而言,同业拆借市场、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债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质量、连续盈利、信用评级等方面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和额度限制,贷款流程较为复杂。而银团贷款的准入门槛较低,在花费借款人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前提下,贷款手续方便、期限长,还能根据借款人需要提供多用途、多机构、多币种的贷款项目。

在银团贷款方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小米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等机构均成功募集银团贷款,募集金额分别6.8亿元、6.8亿元、6.75亿元、6.3亿元、5.1亿元、2亿元。

2022年以来,银保监相继批复了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和北银消费金融三家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申请。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马上消金、长银五八消金、湖北消金、中原消金、杭银消金、金美信消金、兴业消金7家机构发行了ABS,共规模达140.40亿元,其中马上消金的金额最高,为67.16亿元。

此外,不少公司也通过股东增资的方式增加了资本。根据监管要求持牌消金机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注册资本金规模是持牌消金机构资产规模增长的关键之一。今年,金美信消金将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至10亿;海尔消金则将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至了15亿。

9月,南京银行也发布公告称,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拟将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加至50亿元。

12月28日,成都银行发布对参股公司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增资的公告。拟通过“资本公积转增+现金增资”的方式,新增注册资本5.8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将达到10亿元。

截至目前,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招联消费金融(100亿元)、蚂蚁消费金融(80亿元)、捷信消费金融(7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53.2亿元)、平安消费金融(50亿元)。

城商行押注消金牌照

近些年,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速度明显放缓,2022年仅有一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获批。9月27日晚间,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计划筹建的建信消金申请已经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复,该行出资60亿元对应持股83.33%,两外还有两家股东北京国资公司、王府井共同出资。至此,国内大行系消金公司已经有中银消金、中邮消金、建信消金3家,行业整体阵容也将扩充至31家。

除建设银行外,另有两家城商行也通过增资入股的方式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8月30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完成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控股权收购并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持有苏宁消金股权比例增加至56%。

宁波银行也通过两次增资获得了华融消金的控股权。5月6日,银保监会公布行政批复,同意宁波银行受让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消金70%股权。股权变更后,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6.3亿元,持股比例为70%。随后,5月18日,新安金融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新安资产持有华融消费金融60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6.7%。转让成功后,宁波银行持有的华融消金股权将上升至76.7%。在此过程中,华融消金还更名为“宁银消金”。

对于中小城商行来说,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对于其原有的消费金融各业务发展来说具有补充作用,一方面可以发挥原来消金业务线下展业的优势,另一方面,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带来的全国展业的资格。正如南京银行在年中报中所言,消费金融(CFC)业务基于业务长期发展需要,申请收购苏宁消金股权,收购完成后CFC将围绕中端客群,整合传统线下和线上获客渠道。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注册资本 银团贷款 商业银行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