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徐倩宜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
2022年12月28日下午2点半,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在线上举行《金融检察白皮书》第七辑(以下简称《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白皮书》通过四个篇章,分别是影视文化篇、支付篇、洗钱篇、虚拟货币犯罪篇,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
据介绍,2021 年 12 月 1 日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朝阳区检察院受理金融犯罪案件 688 件 1461 人。2022 年朝阳区检察院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数和人数与2021 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52.7% 和 53.1%。
在案件类型方面,仍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类案件、保险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等。其中,非法集资类案件仍占比较大,受理数量占同期金融犯罪案件受理数的78.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非法集资类案件数显著减少,案件数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1%,信用卡类犯罪同比下降41.7%,保险诈骗罪同比下降58.1%。
《白皮书》显示,在案件特点方面,非法集资类案件占比居高不下,涉罪形式不断升级演变。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日趋精细化,从传统形式向古董艺术品投资、影视投资、股权众筹和信托等领域延伸。并且,投资模式由单一投资人大额集中趋向分化、分散,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精准化”投资项目出现。
虚拟货币成新型犯罪结算工具。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炒作相关热点概念,通过发行名目繁多的虚拟货币进行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利用虚拟货币难监管、难追缴特征,将虚拟货币作为洗钱、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支付结算工具。
洗钱犯罪行为手段隐蔽。洗钱手段迭代升级,境外转移、金融投资、空壳公司、虚拟货币等“洗白”手段为钱款来源性质和追缴都带来较大难度,且随着支付方式的丰富,犯罪分子借助多种支付手段实施洗钱,进一步增加了资金流转复杂程度,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与此同时,海量电子数据也为金融监管机构和司法机关追踪、查明全面交易信息与犯罪数额等带来了新的挑战。
非银支付涉诈、涉赌、涉洗钱等现象频发。非银支付即非银行的支付结算机构,因其发起交易便利性和监管难度较大等特点,成为非法集资、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的首选支付结算方式。
《白皮书》还提到,“互联网+金融”致使犯罪手段复杂多样,使得“打防控”一体化推进难度加大。利用互联网针对教育培训、就业资质、电影投资等特定领域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具有作案时间短、手段隐蔽、专业性强等特点,不仅涉案人员众多,被害人人数也呈几何倍数放大,涉及地域更为广泛,打击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同时,发布会上,北京朝阳区检察院对辖区内金融检察履职情况进行通报,包括能动履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金融犯罪;优化检察供给,营造法治营商环境;强化预防,多渠道、多平台开展普法宣传等六方面金融检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