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资讯!营商环境周报(第70期)|多省市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国家发改委发布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典型做法

2022-12-12 16:14:3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政要闻

国家发改委:各地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有这些典型做法

日前,国家发改委将部分地方、部门在今年6-11月全国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中的工作做法予以刊发,供各地参考。

一是多措并举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各地充分利用新媒体、报刊、营业网点等多种渠道,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提醒告诫书、实地督导调研、曝光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扩大专项整治行动和涉企收费政策的知晓面,让更多市场主体充分了解政策,增强维权能力。安徽省、云南省深入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物业企业等开展实地督导宣传,现场解读政策要求,督促整改转供电、转供水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加价行为。湖北省、海南省对部分重点问题开展联合检查,曝光典型案例,对违规收费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湖北省、重庆市、陕西省系统梳理惠企政策,形成各类政策汇编,通过门户网站专栏、微信推送、营业场所等渠道加强政策宣传。黑龙江省、河南省发布公告、告诫书等,督促各收费主体严格按照收费目录清单内容提供服务。江苏省、青海省组织召开企业政策辅导会、非电网直供电价格座谈会等,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政策解读。湖南省结合全省统一部署的“万名干部联万企”活动,送政策上门入户,不断扩大政策知晓度。

二是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清单。各地建立健全水电气暖领域收费目录清单,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全面落实涉企收费公示制度,着力提升水电气暖领域涉企政策透明度,推动收费主体自觉规范收费行为。贵州省取消“不合法、不合理”项目,归并小项分散的“繁冗”项目,放开可由竞争调控的“个性化需求”项目,服务收费项目由10余项减少为3项。湖南省在国家取消的收费项目基础上,指导各地市取消燃气表及带气作业费、立户开通水损费等9项收费项目。天津市、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全面推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企业收费项目清单制管理,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收费项目,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由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企业制定收费项目清单并在收费场所、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显著位置公示,清单之外一律不允许收费。四川省建立政府定价的收费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分步取消的特殊收费项目3张清单,推动收费行为更加规范、透明。


(资料图)

三是完善涉企收费长效治理机制。各地深入分析涉企违规收费产生的原因,坚持问题导向,着手建章立制,推动完善规范水电气暖领域涉企收费治理的长效机制。山西省、江西省、杭州市等省市发文明确了电力投资界面延伸接入工程费用分担问题。天津市推动电网企业落实供电到红线责任,将电网投资到红线增加的投资纳入输配电价解决。江苏省指导各地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制定水电气暖接入工程政企共担机制政策。江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转供电价格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水电气建设安装行为的通知》,减轻企业用电和工程设备建设安装成本。湖北省出台《转供电主体代收电费公示办法》,以点带面促进各类转供电主体代收电费公示规范。吉林省印发《吉林省获得用水用气专项提升方案》,进一步优化用气报装程序,缩短办理时间,逐步推行供气审批服务网上办理,试点推行“零上门、零审批、零费用”和“前置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措施。

地方行动

湖北:设立5亿元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安排1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规模5亿元的省级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安排1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补资金,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促进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支持,全力以赴稳增长。

应急转贷纾困基金主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超过10天的短期资金过桥服务,帮助其按期还贷、续贷。支持对象需在湖北行政区域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满足生产经营基本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信用信息记录良好、符合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条件、资金周转暂时遇到困难并将纳入银行续贷支持等条件。该项纾困基金由省财政厅委托省国有股权营运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运营,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吸引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搭建全省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体系。

设立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补资金,主要针对银行发放给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贷款,引导市县对贷款项目发生的损失予以补偿,支持银行机构扩大企业信贷规模。申请风险补偿资金的贷款项目需在触发时间、利率要求、贷款用途、风险控制等方面满足要求。具体运作上,各地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直接补偿机制,对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贷款发生的损失予以补偿(不含新型政银担贷款),省级再对各地进行激励性补偿,年度补偿总额不超过1亿元。

北京:出台助企纾困12条举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执行两年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照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举措,提出北京市12条具体落地措施,衔接拓展原有助企纾困措施,推出创新性措施,有力帮扶企业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共5项措施,包括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延长阶段性缓缴社保的补缴期限、缓缴部分涉企保证金等3项落实国家政策和延续本市政策的措施;创新措施2项,第一项为延长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受疫情影响的用人单位,可通过住房公积金单位网上业务平台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到期后按规定予以补缴;第二项为持续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公示制度,落实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账款强制披露制度,将拖欠信息列入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共3项措施,包括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等2项落实国家政策的措施;创新措施1项,为对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给予贷款贴息支持,研究制定本市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2.5个百分点的贴息、期限2年,引导银行发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300亿元,重点支持市场化的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项目,引导资金要素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三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包括完善企业“白名单”制度、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主要内容为将城市运行保障企业等纳入“白名单”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对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做到应办尽办等。

四是加力稳就业保民生,包括拓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范围、切实做好接诉即办服务,主要内容为拓宽每人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的政策受益范围,并延长申请期限;依托市区两级复工复产防控组和“服务包”机制,充分发挥属地、部门、企业主体作用,及时解决应急问题等。

典型案例

广东深圳:推行工业园区用电直接到户,1305家园区已完成改造

深圳市通过探索工业园区供电综合升级改造,有效推动园区内企业用电成本降低、可靠运行、智慧升级、绿色转型。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坚持政府与企业联动,突破行业关键难题。1.按照“总体方案+工作指引+技术标准”思路,建立工程改造、资金补贴、设施运维、行政执法等成套政策标准及规范,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委托供电企业对工业园区配电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抄表到户及运维管理,确保工作合规、有序推进。2.尊重市场主体意见,向园区业主提供“全部改造”“部分改造”“无偿移交”等可选方案,引导各主体参与改造工作。

二是坚持改造与发展联动,打造新型服务模式。1.推行标准化管理,针对改造后供电企业、园区业主、终端企业形成的全新三方供用电关系,重新明确服务程序、履约关系、电价执行及计量标准,构建全新用电服务架构。2.推广优质化服务,推出“充电易”“光伏易”服务产品,为园区新基建提供“扫码接电”“绿色用电”体验。3.推动数字化升级,通过建立园区用能监测平台,实现用电情况全面感知、安全隐患超前预警、配电设施主动运维,并实时采集、共享园区企业电量及负荷数据,为政府精准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是坚持纾困与提质联动,推行用电“五个更优”。1.“转供”变“直供”,供电企业直接抄表到户,彻底消除园区业主中间层转供电加价,实现用电成本更优。2.在全国率先推出“承诺备案+事后监管”办电机制,根据地方征信平台出具的信用评价报告为园区内终端企业用户提供免产权证明“零证办电”服务,实现供电服务更优。3.开发“用电日历”功能,为终端企业提供日电量、日电费等查询服务,并推动政府发放的纾困解难电费补贴“免申即享”,终端企业不再通过园区业主获取政策信息和服务,实现信息公开更优。4.由供电企业对配电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安装智能传感和智能网关等设备,对配电房内温湿度、水浸、安防门禁及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提升园区供电可靠性,实现供电品质更优。5.对变压器等高耗能配电设施进行节能、智能化升级,同步视条件推动光伏、分布式综合能源项目建设以及集中供冷等近零排放园区改造,打造以低碳、智慧为特征的现代新型工业园区,实现绿色发展更优。

通过上述做法,取得了如下成效:一是降低工业园区内终端企业用电成本。目前,完成改造的1305家园区已全部实现抄表到户,惠及企业1万多家,改造后终端企业用户平均电价较改造前降低0.38元每千瓦时,2022年全面完成改造后预计可为终端企业减少用电成本超40亿元。二是提升工业园区供电可靠性。目前,共有2600余处园区配电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供电企业已建成智能配电房1800余个并实现“智慧配电、专业运维、安全管理”,有效解决原有工业园区电力设施运维不专业问题。三是实现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对改造中新置换变压器全部使用高能效产品,预计全面完成改造后每年可直接降低能耗超过1.3万吨标准煤。

福建泉州:搭建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和零工市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4万人

泉州市立足发达、活跃的民营经济,着力打造“泉用工”灵活就业品牌,通过建立健全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和零工市场,完善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机制,为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的城乡转移劳动力和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让群众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主要做法:

1.泉港“1小时灵活就业圈”模式。开发“1小时灵活就业”智慧服务平台,实现1小时就业网络区内全覆盖,免费为灵活就业人员及雇主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服务平台。打造“1小时灵活就业”零工市场,在村(社区)设置“就业服务窗口”,通过村(社区)就业服务专员、公益就业帮团队为群众提供免费就业服务,通过“点对点”对接,打造劳务输送快速通道,实现灵活就业服务全覆盖。

2.晋江“全链条”零工服务平台模式。开发覆盖晋江所有乡镇(街道)、在手机端便利应用、具备综合管理服务功能的“线上零工服务平台”,为广大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意愿申报、需求发布、供需对接、智能匹配、多元保障等全方位就业服务。同时,依托人社基层信息化平台,建设“两库一平台”集成系统,借助“就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覆盖晋江的“就业人员信息库”和“就业岗位信息库”,改造完善线上招聘平台,进一步做优服务。首批建设5家实体零工市场,加快推动更多“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向镇(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延展,并制发“零工市场电子地图”,方便供需对接、集中服务。

3.“狮城零工市场”模式。石狮市在每个镇(街道)设总服务点,每个村(社区)至少设一个招聘市集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招聘市集点将企业零散用工招聘信息生成专属二维码,集合在宣传海报上,并推送至各村(社区)宣传栏,求职者扫码即可查看企业简介、厂区环境、岗位需求等信息,并可一键拨号,实现快速对接。同时,在镇(街道)总服务点设有招聘服务区,为企业、求职者提供对接场所、政策咨询、就业帮扶、登记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泉州市通过积极构建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机制,支持快递、外卖、电商、家政等新业态灵活用工,搭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劳务合同及用工协议签订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对接流动,多渠道解决小微企业招聘及多类型群体灵活就业问题。

自机制建立以来,泉州市城镇新增就业6.8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4万人。(1)泉港“1小时灵活就业平台”已有190户商家入驻,成功对接用工需求4000多单。(2)晋江“全链条”零工平台开展“小市场服务大民生”走进社区、企业活动10场,线上线下征集零工就业岗位1819个,服务用人主体529家,服务求职零工1571人。(3)“狮城零工市场”设立招聘集市点11个,集合100家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需求人数1500人,提供服务超5300人次。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就业服务 工业园区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