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神舟十五号乘组已经在轨超过了一周,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名航天员投入到正式的工作和锻炼中。和此前所有的航天员相比,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个乘组。因为以往中国航天员每次到太空出差,迎接他们的只有无垠的太空和无人的航天器,而这一次当他们来到中国空间站时,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就守候在空间站内欢迎他们的到来。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将是中国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后的常态。两个乘组同时在轨,究竟有哪些工作要做?背后又有哪些挑战呢?
(资料图)
抵达空间站不到10天,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很快适应了太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开始忙碌起来。相比之前所有的中国航天员,他们可能是最快进入状态的一个乘组。与神十四乘组在轨轮换的近5天时间内,他们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现场经验分享。神十五乘组刚到达中国空间站,就完成了6人同时在轨的验证任务。而从他们出发开始,这一次的飞行任务就充满了突破和挑战。
11月29日深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气温已经接近零下二十度。神舟十五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次进行夜间低温载人发射,11月29日晚上11点08分,长2F火箭再一次腾空而起。在克服了低温发射的难题后,如何精准入轨、顺利完成神舟飞船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神十五飞行乘组碰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难题”。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李志宇:“神舟十五号与空间站对接之前,空间站已经形成了三舱加上两船的复杂构型,这个巨大的体积还有复杂的构型,对交会对接来说有一定的挑战,对飞船进入和撤离的路径来说,能走的路更窄了,这个就需要去确保安全接近。”
在这个接近90吨重量的空间站“三舱两船”组合体面前,只有8吨重的神舟飞船如何能够平稳对接、停靠,是新情况下的新挑战。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载人飞船对接机构主任设计师姚建:“简单地说,原来就相当于两个质量相等的球互相对接碰撞,现在变成了一个球和一堵墙对接碰撞,这样的话,有可能存在球撞到墙上被反弹回来的情况。”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工程师孙军:“要把整个控制过程的方案设计得非常精细、精准,由于控制过程复杂,带来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是要应对各种风险,就是飞行控制故障预案要考虑得非常周全,所以带来了地面飞控全新的挑战。”
尽管对接过程挑战不断,但是和以往的任务相比,这一次,神十五乘组不仅有地面飞控人员的帮助,也得到了同在太空的神十四航天员们的关注和鼓励。
11月30日上午7点33分,神舟十四号指令长陈冬和神舟十五号指令长费俊龙分别在空间站节点舱和神舟十五号飞船内,转动开门钥匙。
拥抱,紧紧的拥抱,在离地面约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中国第一个在太空翻跟头的航天员费俊龙时隔17年后再上太空,热情地跟迎接他的蔡旭哲拥抱在一起,差点又翻了一个跟头。问天实验舱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神十四乘组的航天员们为刚到的同事们拿出新的被褥开始铺床。6名航天员同时在空间站里生活工作,空间如何保证?在已经完成三舱“T”字型基本构造的空间站里,早就准备好的生活空间派上了用场,在问天实验舱里,航天员们都能享受到和核心舱一样的居住条件。
除了生活空间有保障,原本3名航天员常驻的空间站,人口暂时翻了一倍,对空间站来说,另一个大挑战是再生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的运行。这是一套为航天员在太空生存专门设计的水、空气等可循环的再生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空间站对地面水和氧气补给的依赖。
在碰面的近5天时间里,空间站为6名航天员提供了完备的保障,6名航天员的生活一切顺利。在一切顺利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保障两个乘组所有航天员的安全,两艘神舟飞船同时停靠在空间站时,都保持随时可以快速返回的状态。如何同时控制两艘飞船的能源、设备等,也是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时神舟飞船系统面临的新问题。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高旭:“两条船同时在空间站上,这两条船同时都要跟空间站进行信息交互,还得想办法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在6个人同时在轨期间,如果出现紧急撤离的需求,可能还涉及到两条船一前一后协同撤离的方案,当然我们也都做了充分的设计和相应的地面验证。”
从火箭的发射、飞船的对接,再到生活环境的保证,航天员在轨轮换对空间站、神舟飞船、测控等系统都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看起来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面临的挑战比3人在轨要大得多,那么,为什么不能像之前的乘组那样,一个乘组返回后,另一个乘组再出发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主管设计师商帅:“两个乘组共轨进行工作交接对于在轨空间站来讲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对于空间站来讲,有人模式和无人模式它的设置是不相同的,如果能保持长期有人驻留的话,那么空间站可以运行在一个稳定的工作模式,对于空间站自身的寿命以及地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来讲,都是比较有利的。从需求来讲,空间站建设主要是为了一些科学应用的探索,需要一年365天不间断运行。”
对神十五乘组来说,在“T”字基本构型已经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内开启6个月的工作和生活,科学实验将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与之前的短期实验相比,空间站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后,科学实验对人的参与度要求更高。
除此之外,神十五任务期间,乘组计划要出舱3到4次,这样的频率和强度,对航天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这些任务的挑战下,神十四航天员半年的工作经验,对神十五航天员来说也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5天的时间里,航天员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各项工作进行交接。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主任设计师靳健:“上一个乘组在某一个舱的某一个位置放了什么物品,什么工具,什么物资或什么实验设备,肯定航天员最清楚。大家在轨比如睡眠、上卫生间、饮食、饮水、就餐这些设施,生活支持设施怎么用,实验设备在轨怎么操作,一对一地再进行一次现场教学演练,效果会好很多。”
经过近3天的共同生活、工作,神舟十四号任务乘组将空间站所有工作交接完毕。相见容易别离难,12月3日,在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地球前,中国空间站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神十四、神十五6名航天员分别在确认书上签字后,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们的第一次在轨轮换顺利结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季启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对于完成空间站建造、开启空间站应用发展新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空间站将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人类探索宇宙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也成为中国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后的第一个乘组。飞天前,他们被称作“圆梦乘组”。每一个人都对飞天有自己的心愿,而空间站建成也将实现中国人常驻太空的航天梦。神舟十五号计划于2023年5月返回东风着陆场,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五号乘组还将迎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对于中国空间站,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