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点!评论丨多方积极因素促进经济持续恢复

2022-12-09 07:14: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谷喻(财经评论员、高级经济师)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资料图)

我国经济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从内外部各方面情况来看,积极因素正在积累,乐观情绪正逐渐得到修复。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促投资、增消费、畅循环等相关措施齐头并进,经济整体将逐渐恢复。

从外部环境来看,输入性压力有望逐渐缓解。一方面,美国通胀已经见顶,10月份CPI和核心CPI回落到7.7%、6.3%,预计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步伐或将放缓,紧缩政策的溢出效应将减弱。为了缓解高通胀,美国国内对纠正对华关税政策的呼声逐渐上升,将有助于我国外需改善和相应的制造业订单增加。另一方面,近段时间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有所减退,大宗商品、初级工业原料以及农产品价格已经逐渐高位回落,将缓解我国输入性价格上涨压力,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

从我国经济基本面来看,受需求疲弱的影响,近几个月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采购经理指数逐渐回落,11月份三项PMI指数都降至年内次低,仅高于4月份,出现二次探底的特征。由于当前状况好于4月份,宏观经济景气度理应不会进一步走低,可能已经接近此轮下行的底部区域,后续回升的可能性较大。这就意味着,在不出现新的“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随着经济逐渐恢复,经济指标大概率将见底回升。

从物价形势来看,我国具备较大的政策空间。即便全球通胀高企,我国物价水平却开始走低,10月份CPI回落到2.1%,10月份PPI已经降到负值。较低的物价水平,为我国提供了较大的政策调控空间,这是我国不会随着美联储加息的底气所在。与全球大部分国家相反,我国宏观政策明显偏松调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延续偏松方向,为经济恢复以及市场回暖提供支撑。

从政策调控的角度来看,积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将促进经济持续改善。

一是我国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经济恢复的大方向不会改变。随着防控政策的优化,服务业和消费领域整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这几年旅游、航空、酒店、餐饮、影视娱乐等行业受疫情的冲击最大,顺着经济恢复的逻辑,这些行业将明显得到改善,出现典型的困境反转特征。

二是房地产政策接续发力,将促进需求恢复和经济增长动能修复。“金融16条”涉及房地产上下游多方面融资,目前正在抓紧落实。银行信贷支持、债券融资帮扶、股权融资重启“三箭齐发”,对房地产业带来显著利好。初步判断,房地产下行周期基本走到尾声,随着各项政策全面释放,房地产小周期见底回稳值得期待。虽然房地产业难以恢复到过去黄金年代,不应该让房地产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支柱,但是房地产依然是经济社会必不可少最重要的内容。要确保房地产不能成为经济增长、就业、民生的拖累,要通过房地产政策环境的改善,去撬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恢复。

三是面对需求偏弱的现状,扩内需政策有望持续加码。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随着线下消费的逐渐恢复以及低基数原因,明年消费增速有望加快,将为内需恢复起到较为稳健的基础作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在鼓励消费方面,有望继续为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新能源乘用车等提供购置补贴,加大对装修、家具、耐用设备的消费补贴,各地可以继续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券。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方面,鼓励发展绿色消费、智能消费,促进消费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加强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最有效的扩需求措施是促进有效投资增长,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会回到过去粗放式投资扩张的状况,而是要顺应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加大新基建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推动供给产能提质增效。一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项目,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新基建投资力度逐渐加大,重点支持信息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设投资,为数字经济发展、新技术探索、民生改善等方面形成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积极因素 经济增长 房地产政策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