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鄱阳湖区联谊联防工作第十九届年会在永修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03年以前,鄱阳湖区平均每年发生的矛盾纠纷达2000起左右,自2003年建立鄱阳湖区联谊联防机制以来,矛盾纠纷逐年下降,去年湖区矛盾纠纷降至150余起。
不仅如此,在鄱阳湖区,星罗棋布的渔船渔网不见了,涉渔涉砂涉鸟案件大幅减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成为常态。
(相关资料图)
大湖治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江西在20年的探索中,有何经验与挑战?
情感联谊与工作联动互促,唱响大湖治理品牌
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跨南昌、九江、上饶3个设区市,沿湖涉及12个县(市、区)、98个乡镇。过去,湖区因争夺捕捞、采砂、滩涂、草场等权属问题引发的纷争不断。
针对管理地区和部门众多,各自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情况,2003年3月,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省农业农村厅(原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等多家省直单位以及南昌、九江、上饶3个设区市12个滨湖县(市、区)党委政府,成立了鄱阳湖区联谊联防领导小组,协调推动鄱阳湖区治理。
鄱阳县长山岛与都昌县棠荫岛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械斗事件,村民互不往来,别说通婚,就连干部开会都坐不到一起。联谊联防机制建立后,两地县领导带队互相走访,并组织开展座谈、联谊等活动,帮助化解历史积怨。渐渐地,村民主动交往并开始结亲,一个个“冤家”变“亲家”的故事被传为佳话;遇到村民有纠纷,两地积极协商解决,通过干部多握手,换来了群众少动手。
都昌县南峰镇余晃村与鄱阳县银宝湖乡鸣山村田地相挽、水面相连,早年间,两村曾因争夺水面权属大动干戈,去年8月份,在余晃村1000亩水稻遭遇干旱缺水的紧要关头,鸣山村从水库中连续放水7天7夜支援余晃村。从“抢水”到“赠水”,联谊联防机制的建立,让两地化干戈为玉帛。
情感联谊,工作联动,如今,在鄱阳湖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为建立动态巡逻防控网,2016年6月,省公安厅牵头渔政、海事、林业等部门,在新建、都昌、鄱阳、余干4县(区)交界处的蛇山岛,设立省级联合巡逻执法点,沿江沿湖设立县级联合巡逻执法点,屯兵水面开展全时段、全覆盖的水域联合巡逻执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查处案件、调处纠纷。6年多来,省级涉水执法部门先后派出机关干部8800余人次驻扎在蛇山岛,累计巡航10万余公里,查处各类案事件98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
由于联谊联防成效明显,20年来,鄱阳湖区持续和谐稳定,我省大湖治理品牌逐渐唱响。
维护稳定与保护生态并重,共护鄱湖碧水安澜
2020年1月1日起,鄱阳湖区治理形势发生历史性转变——随着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开启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渔,湖区治理的重点从维护稳定为主向维护稳定与保护生态并重转变,并且生态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日益提高。
面对新形势,省公安厅充分运用刑事打击手段,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部署开展了“长江禁渔”“清河行动”“鄱湖利剑”等70余项专项行动,惩治了一批渔霸砂霸,整治了一批重点水域及渔村乱点。
仅2022年,全省累计侦办涉渔、涉砂、涉鸟刑事案件179起,打掉违法犯罪团伙26个;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46艘,查获拆解非法采砂船6艘,为候鸟建设人工食源地5370余亩。
沿湖县市区也各尽其责、纷纷出招。其中,彭泽县主动对接湖口县及安徽东至、宿松、望江县涉水执法部门,对两省5县跨界水域实施联合巡查执法;鄱阳县、都昌县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水域智慧管控平台,有效解决了湖区夜间管控难、视频监控盲区多等难题。
针对禁渔、治砂、护鸟等重点工作任务,我省还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了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候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并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江西重点水域禁捕工作的决定》等。
“禁捕前,对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猎杀候鸟、非法排污等违法犯罪行为以个案打击模式为主。”省公安厅水警总队副总队长张雷告诉记者,禁捕后,针对非法捕捞、非法猎杀候鸟“捕、运、销”各环节及非法采砂、非法排污上下游,实行全链条、全要素打击,上游下游一起打,源头末端一起查,要求更高、挑战也更大。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湖区渔业资源逐步恢复,违规垂钓、破坏湿地等新问题出现。比如,去年鄱阳湖出现极枯水位,违规垂钓、野炊等现象大幅增加,严重破坏了鄱阳湖湿地。因鄱阳湖区水域面积大、湖岸线长达1200公里,违规垂钓人员采取“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的游击战术,客观上增加了巡查管理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各地各部门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等多种设备,采取“水上巡、路上堵、岸上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要路段、重点水域进行联合管控和巡查检查,禁止垂钓人员、游客、车辆进入湖区,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全省将持续开展“禁渔”“治砂”“护鸟”和保护江豚等专项行动,探索建立涉水行政执法部门、基层党政组织与退捕渔民相互补充的护渔专业力量,加大对重点水域、岸线的巡逻防范力度,共同守护湖区碧水安澜。(全媒体记者 钟珊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