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工业园区规划图。苍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土地综合整治后的金兰园区。苍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资料图】
基本农田保护区。苍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杜里坝围堤造地建设的新县城。苍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苍溪县继2015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首届节约集约模范县”后,始终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力推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城镇低效用地”清理,以节约促转型,以集约促升级,不断唤醒“沉睡”的土地,上演“点土成金”的奇迹,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激活“沉睡”资源:坚持走内涵挖潜、盘活存量
“没想到短短一年间,在低效用地的地里‘长’出了新学校。”三清社区汉水秀城住户马锐是满心欢喜。一边是小区入住率越来越高,周边却没有学校,孩子就近上学成难题;一边是周边土地低效利用。面对此景,苍溪加快节奏,清理出原苍溪日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低效用地20亩,并收回土地使用权,调整土地用途,用于三清小学建设,2022年9月建成招生。一场关乎土地、关乎民生的“矛盾题”就此化解。
发展离不开土地,但节约集约,才是科学之本。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在全县工业经济和项目推进会上要求,解决土地供需矛盾,不能单靠扩张,更不能粗放利用,必须走节约集约发展的路子。
2021年,以书记、县长任领导小组双组长的高规格,以自然资源局为主体、县直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以县纪委监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强保障,财政局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撑,城管局针对违法建设依法查处……苍溪开展“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用地”专项清理处置。
龙潭山水城小区其前身为县冻兔厂,占地50亩,后由县鸿宇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经营,因低效利用,县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纳入土地储备库,对该公司进行置换到紫云工业园区。通过该宗地规划调整,将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住用地,公开拍卖实现土地出让收益9918万元。如今,这片土地又重焕生机和活力,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入住居民约1300户。
数据显示,近两年,苍溪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专项清查,通过转让盘活、协议有偿收回、置换土地等方式,已处置37宗,面积1170亩,土地出让金收益11.5亿元,14个“烂尾楼”项目取得进展。一批占地规模大、群众关注、成因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苍溪产业转型升级、蓄势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用地模式: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
“多亏了‘标准地’改革,从拿地开工到投产,至少为我们节约了一年的时间成本。”对于项目建设进度,中红普林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医疗级丁腈手套生产项目负责人很满意。目前,投资18.66亿元,占地300亩的医疗级丁腈手套厂已进入厂房建设,预计可实现年利润12.5亿元,年纳税约5亿元,解决就业约1500人。
2022年,苍溪县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过去每个项目落地,都要委托第三方开展环评、能评、安全、水土保持等各类评估。而现在‘标准地’在挂牌前已组织了区域评估,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时间,还降低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成本。”县经开区负责人李浩荣介绍,“自推行‘标准地’改革以来,土地摘牌到开工建设之间的行政审批流程比以往优化,园区项目开工速度提升60%。”
“真没想到实行‘标准地’出让有这么快的效率,给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亭子口坝区光伏项目负责人说。该项目利用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坝区已征用土地,采用“自发自用”模式开发建设的清洁能源项目,于2022年2月28日开工建设,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投产发电,装机容量12.15兆瓦,发电量约1523.05万千瓦·时。
这样的速度,在苍溪已经是常态。“‘标准地’出让工作是苍溪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既有利于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又有利于强化土地供应后的建设、投资、产出水平的监管,从源头减少低效闲置用地问题产生,进一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为企业节约了项目建设成本和时间,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苍溪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琦说。
为进一步提质增效,苍溪开启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建设,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厂房、资金、人才、政策等要素保障。2021年,苍溪在紫云工业园、古梁工业园等建设10万平方米4层的标准化厂房,为中小微企业入园提供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灵活供应用地。目前,已有8家企业入园租用标准化厂房。
“我们租用园区标准化厂房,不到2个月就正式投入生产,租金每平方米才8元,政府还给企业租金补助,比自建厂房划算。”四川汇智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捷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苍溪,是他明智的选择。
目前,已引进102家企业,工业年产值达116.05亿元,解决就业7342人。
坚守耕地红线:工厂朝着山坡建 良田留给子孙耕
如何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成为苍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苍溪给出“答案”:工厂朝着山坡建,良田留给子孙耕。
在距离县城5公里的任家山、罗家岩、石家梁、石河滩水库和紫云村三社的一片荒山,上演现代版“愚公移山”,开山填沟,平整土地,不到一年时间,就整理出2.45平方公里土地,新增建设用地近3000亩。在整理中,苍溪始终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理念,使荒山开出“工业梯田”成为绿色开发的示范工程。当年就正式“开门纳客”,24家企业入驻。
“工业上山,上的都是荒山,能用山地的绝不用耕地,能用劣地的绝不用好地。”张世忠说,这是苍溪发展工业的一条原则,虽然推山填箐和“三通一平”的成本比平坝地区高,但觉得值。因为从长远讲,好田好地都给子孙留下了,这也正应了省、市自然资源部门领导对苍溪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难题所作的评价。
向荒山要地的同时,苍溪对嘉陵江边的杜里坝、赵公坝荒滩地进行围堤造地,新增建设用地2500亩,不仅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之需,而且还实现政府土地出让收入23.62亿元。如今,杜里坝荒滩地巍然耸立一座集地标性商业中心、高品质住宅中心的新县城。
除了探索保障重大项目和城市建设用地,苍溪近年来还陆续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等方面进行突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现建设用地节余指标7785.49亩;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建高标准农田6.6万亩,新增耕地1.59万亩;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复垦土地1.3万亩。
面对宝贵的耕地资源,苍溪持续推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机制,先后出台《苍溪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苍溪县领导干部土地违法违规问责制度》《苍溪县乡镇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三条控制线,明晰耕地保护数量;健全完善自然资源县、乡、村三级“田长制”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切实做到落实责任守住耕地红线、精准监测推进节约集约、多层监管实现局面可控、联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既是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实践的见证,也是规范用地秩序战略实施的见证。对坚持绿色发展的苍溪来说,节约集约用地是顺势而为、是目标、是举措,也是未来和希望。(邓志勇、赵海、王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