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7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布的今年45条落叶景观道路已有23条结束了“落叶不扫”。
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访其中15条道路发现,其实申城的“色叶季”刚渐入佳境,除了今年表现不佳的银杏、白蜡,以悬铃木、无患子、水杉等为代表的行道树仍身着“盛装”,用缤纷的色彩让初冬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银杏和白蜡发挥不佳
(资料图)
记者本周走访的闵行区元江路(昆阳路至曙光路)、虹口区四平路(海伦路至大连路)、徐汇区慈云街(漕溪北路至南溪公寓入口)、普陀区礼尚路(规划广至路至潮州路)均是将银杏作为主要落叶景观植物的道路,但这些道路上的银杏大部分掉光了树叶,偶尔有几片在枝头“负隅顽抗”的树叶也不是明亮的黄色而是褐色。
其中,被不少人誉为上海最美银杏大道、“黄金大道”的四平路今年也有一大段的银杏“谢顶”,如果没有临平路以南四平路两边表现尚佳的银杏“撑场面”,恐怕要让许多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失望了。
四平路 叶田媛 摄
和上述道路的银杏相比,闵行区莘凌路(莘谭路至莘沥路)上的银杏似乎是“异类”,不仅枝繁叶茂,而且有七到八成的树叶尚未转为黄色。
据了解,该道路已在11月30日结束了“落叶不扫”,如果不延长“落叶不扫”的时间,可能会有大规模落叶时反而不保留落叶的遗憾。
莘凌路 陈玺撼 摄
有些道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落叶不扫”时间,有些道路则可以提前结束“落叶不扫”。
今年,徐汇区的田林路(虹漕路至桂箐路)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该路段的主力行道树白蜡首次加入上海落叶景观道路“大家庭”。
根据原先的计划,该路段的“落叶不扫”将持续至12月15日。但记者走访发现,白蜡的树叶基本掉光,已失去观赏价值。
相比之下,悬铃木、无患子今年的发挥就稳定多了。
记者在虹口区溧阳路(四平路至四川北路)、静安区巨鹿路(常熟路至富民路)、普陀区花溪路(桐柏路至枫桥路)等道路上看到,两侧的悬铃木虽然开始大规模落叶,但仍有约六七成的树叶挂在枝头,蓄势待发。
普陀区的桐柏路(枣阳路至梅岭南路)和兰溪路(枣阳路至花溪路)上,悬铃木刚进入落叶期,枝头上仍保有八九成的树叶。
值得注意的是,准备“跳伞”的树叶两极分化十分明显:要么是绿色,要么是褐色。路面上即使保留落叶,也很难找到几片色彩丰富的。
溧阳路 陈玺撼 摄
闵行区南辅路(莘东路至莘凌路)上,无患子也只有两三成的树叶变黄。
倒是路面上保留的一层树叶地毯十分惊艳,经过数天的风吹日晒,它们统一变为浅褐色,脚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声响,增添了市民游客欣赏落叶景观的乐趣。
南辅路 陈玺撼 摄
今年“色叶季”迟到
色叶树是指苗木的叶片在某个生长时期或整个生长期内呈现金黄、橙、红、紫红等色彩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
据专家介绍,叶片的颜色是由叶片中的色素物质来决定。春夏两季,因为天气暖和,树木的营养非常充足,会合成很多的叶绿素,多过其他色素,因而“遮盖”了它们,主导树叶呈现绿色。
天气渐凉后,原本树叶中所含的部分物质或组织开始分解,营养回流至茎或根,等来年春天的时候再利用。
叶绿体和叶绿素就是被分解回收的对象,这导致叶绿素的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含量下降后,其他色素趁机“唱主角”:花青素表现出红色,胡萝卜素表现出黄色。
再接下来,黄色和红色色素也会慢慢分解,最后树叶只留下深褐色。
简而言之,叶子变色,就是树木收回营养、“自保”过冬而舍弃叶子的开始。树叶一般变色后,风一吹就容易飘落。
银杏叶由绿变黄 陈玺撼 摄
鹅掌楸 陈玺撼 摄
专家指出,和往年相比,今年上海城市道路的色叶落叶景观来得比较迟,观赏效果也比较逊色。
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王玉勤表示,今年夏季的高温、干旱天气,让不少植物“受伤”,叶子还没变颜色,就已经焦枯掉落。加之近期雨水多、温差不大,色叶树迟迟没有“意识”到要留存养分过冬,不利于叶片变色。
如果之后还有持续的强冷空气到来,加大昼夜温差,减少叶片中的水分,无患子、鸡爪槭、落羽杉、乌桕、石榴、榉树等色叶植物的景观效果才会更好。
王玉勤指出,除了进入色叶期前的气候和进入色叶期后的温差,促成色叶植物变色、变得更鲜艳的要素还有一个,那就是树木本身“底子”要好,否则养分不够,不利于后期叶片变色。
这也是为何上海会选中45条落叶景观道路,而非其他道路的原因,这些被选中的道路大都有常年种植、高水准养护的行道树。
桂江路 陈玺撼 摄
无患子的叶与果 陈玺撼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