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巍峨苍山,面朝湛蓝洱海,12月的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上阳溪村,绿水绕村流,枝头花正红,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青瓦白墙的民族房屋错落有致,精致淡雅,清新和谐,当地人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描绘着一幅“只此青绿”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白族民居。张亚斌摄
(资料图片)
产业结构调整重塑绿色发展根基
过去,上阳溪村的产业发展主要以大蒜等经济作物为主,但自从前几年起,洱海流域实施“三禁四推”,即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种植大水大肥农作物,生态保护、绿色种植引起了广泛重视,农业转型升级、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成为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和推动洱海流域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更好地保护“母亲湖”,上阳溪村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村民恢复种植传统的水稻、玉米、蚕豆等生态友好型作物及无公害林果,并在产业发展运行中探索出一套科学规范的轮作生产体系:大春种烤烟等作物,烟后套种豌豆、玉米、油菜等。“烟、粮”轮作模式的推广,使得农作物收益互补,农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上阳溪村加强沟通协调,开展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植保无人机飞防、蚜茧蜂防治蚜虫、叉角厉蝽生物防治、残膜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鲜烟叶农残快检、清洁能源烘烤等绿色技术,进一步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
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李灿宇摄
盘活流转土地赋能绿色经济活力
往年土地使用权是各家各户的,零星种植蔬菜、玉米等其他作物的情况较为突出,近几年来,烟草部门和当地政府倡导村民连片种植,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模式,对低效、撂荒的土地盘活利用并进行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村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户只用去合作社报名,合作社会统筹土地流转问题,大大减少了租地难、统筹难、管理难的问题,提高了作物种植连片集中度,加之土地流转后剩余的劳动力部分又被返聘到产业生产中,村民整体年收入大幅增加,在土地流转模式的带动下,上阳溪村真正实现了“散种植”变“统规划”,“各家找”变“统一管”,外出务工变“在家”打工。
种植大户李永亮算了一笔账:“村民们流转出去的土地,每亩可以收入二千三百多块,比起未统一流转前的效益高多了,我们统一租地,加上有补贴资金,只用出到1600元每亩,减轻了我们的种植成本,这些土地流转出去的一些村民还会被我们返聘回来打工,每天可以有一百多元的收入。”
开展“三清洁”环境整治工作。张亚斌摄
“三清”模式开展汇聚绿色发展动能
为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解决村内及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不断提升村民宜居指数,自2017年起,上阳溪村依托“三清洁”(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为全体村民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园。
以思想引导及政策宣传等方式,引导全体村民进一步强化主人翁意识和环境整治意识,自觉加入清洁家园的队伍中。“清洁家园”保障美丽宜居,引导村民将自家门前的卫生整理干净,同时让他们带动更多身边的人,一起为农村人居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清洁水源”保障生态安全,严禁大水漫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抓实污水收集、污水处理;“清洁田园”保障绿色发展,推广农作物绿色植保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残膜回收、推广生态种植等。
湾桥镇上阳溪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灿宇介绍道:“这几年,通过开展‘三清洁’工作,村里房屋美化、村庄绿化、水体净化,‘风景路’越来越多,休闲旅游的去处也逐步增加。”
据介绍,湾桥镇上阳溪村将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画卷,让“青绿”底色更加出彩、更加闪亮。(朱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