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时讯:改善居住环境 提升功能品质——安徽探索新模式、多渠道改造老旧小区侧记

2023-05-24 10:41:46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功能品质。今年计划改造1246个小区、建筑面积2267.13万平方米,惠及23.44万户居民。“十四五”期间,全省力争完成5923个2005年年底前建成、有改造需求的老旧小区的改造,基本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的改造。

老家园新面貌住得更加舒心


【资料图】

“小区进行全面改造,不仅铺设了沥青路面,畅通了消防通道,还实现了雨污水分流,更新了健身设施,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提起滁州市琅琊区野芳园小区的变化,居民倪玉庆赞不绝口。野芳园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因建成年代较久,小区道路损毁严重,建筑外立面墙漆剥落,公共照明设施缺失,强弱电线路私拉乱扯,自来水管道老化,公共停车位缺少,影响了小区形象及居民的生活质量,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去年3月,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启动了野芳园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受到居民的一致欢迎。

2020年至2022年,琅琊区先后对光明园等17个老旧小区实施整治改造,总投资约1.6亿元,改造面积约38万平方米,惠及3500余户居民,改造内容包括道路平整硬化、雨污水分流、屋顶修缮、新增机动车车位和非机动车车棚、完善监控消防设施、绿化提升等。

近年来,安徽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惠民生扩内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自2016年起,将其列入省级民生工程项目强力推动。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累计改造小区5796个,完成投资259.3亿元,惠及居民165.56万户。

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产处负责人介绍,在摸清老旧小区底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改造项目储备库。在改造前全面开展老旧小区“体检”,了解小区建成年限、土地性质、房屋状况、相关基础设施、群众改造意愿等情况,系统诊断并找出“难点、堵点、群众关切点”,靶向确定改造内容,建立改造项目生成机制。同时,强化要素保障,破解融资难题,挂图作战加快实施改造,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拓宽筹资渠道多元投入保障

老旧小区改造成本高,资金压力较大。在工作推进中,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居民出资意愿不强,地方资金保障压力大,迫切需要拓宽筹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为破解资金瓶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方面搭建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平台,2021年、2022年组织地市优选市场化连片改造项目,开展线上、线下招商,鼓励建设公司、开发企业、运营公司等参与改造,签约项目46个,投资金额超50亿元;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金融信贷协调合作,专门设计符合老旧小区特点的相关信贷金融产品,上述银行支持全省老旧小区改造贷款金额16.27亿元。

积极创新模式实现提质升级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推进改造提质升级。

合肥市召开老旧小区改造专题培训会,打造县区级示范项目。马鞍山、宿州市组织设计师进小区,推进“一项目一方案”。黄山市在改造方案设计中融入“徽”文化特色元素。滁州市坚持体检先行,摸清待改小区难点堵点。铜陵市结合城市更新,优化老旧片区改造方案,完善居民生活服务设施。池州市将主城区23个小区整合为3个大片区,采用EPC模式,实现统一设计、统一改造、统一管理。亳州、阜阳、淮南、安庆等地扎实开展改造前期群众工作,提高业委会成立比例,发放民生工程卡,选聘义务监督员参与改造。六安市协调管线单位,推进小区弱电“四网合一”改造。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创新改造模式,推进多方协同共治。指导各地通过采取大片区统筹平衡、跨片区组合平衡、小区内谋求资金平衡等模式实施改造。对老旧片区项目进行整体打包和设计,利用拆违、廊下、屋顶、闲置房屋等空间,补齐停车、路网、“一老一小”社区生活服务短板,促进硬设施和软环境整体提升。

同时,巩固改造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改造后的小区,因地制宜采取社会化物业管理、社区托管、居民自管等方式管理。以芜湖市镜湖区福达龙昌花园小区改造项目为例,改造前开展规划师进社区,引导居民全程参与,改造后建立社区和街区服务平台,引入专业物业企业提供长效运营服务,形成“一核多元、共同缔造”的社区治理机制。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