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在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邓白露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一处电力杆塔旁,黄色工程车的机械长臂缓缓抬起,探出两只橘黄色小臂,稳稳伸向高压电线。
“这是我们电网检修的新‘员工’——带电作业机器人。”国家电网公司配网带电作业首席专家王月鹏站在车旁,一边轻轻点击擎在手里的屏幕,操控着机器人的小臂,一边对记者说:“瞧,这条高压线正在带电加装接地环。”
记者仰头望去,只见十几米的空中,机械小臂抓取剥线器、剥除绝缘层、取出接地环……转眼间,一只新的接地环便安到了高压线上。
“真灵巧!”记者称赞。
“这个灵巧,来自‘头脑’和‘眼神’。‘头脑’是指它可以像人脑般主动规划作业路径;‘眼神’是说它能全过程精准实现线路的识别定位。”王月鹏自豪地介绍着,“再配上能模拟作业人员双手的手臂,机器人一来,以前五个人的活儿,现在俩人干就行!”王月鹏说话的工夫,机器人又将手臂伸向了下一个工作点位。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3日 01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