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8月10日,ETF市场迎来多项政策利好。
在产品创新方面,沪深两市交易所公告称,自8月10日起,将标的指数为非宽基股票指数的基金所跟踪的指数发布时间调整为不短于3个月,而此前的规定要求指数发布时间不短于6个月。
(资料图)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机构优化指数基金的布局,使产品更加贴合市场动态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了指数基金的开发效率,有利于指数基金市场进一步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同一天,沪深交易所表示,将研究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在不影响盘中交易的情况下,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额交易通道。”有公募基金人士对21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者进行ETF申赎套利等交易时,存在ETF大额买卖需求,若该部分交易参与盘后固定价格交易,能够减缓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市场稳定,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另一方面,ETF开通盘后固定价格交易,还可以满足投资者盘后交易的需求,增加投资者交易时间,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投资者投资便利度。
近年来,ETF市场快速发展,截至8月8日,ETF总规模达1.95万亿元,与2022年底数据相比ETF规模增加了接近20%,沪深300ETF单只产品规模于8月7日突破千亿元,亦成为基金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多位公募基金人士也表示,随着多项政策利好的出台,基金投顾、个人养老金等业态明晰,指数型产品将迎巨大发展空间。
8月10日,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公告,对《指数基金开发指引》有关条款进行了修订,在现有规则基础上,将非宽基股票指数产品开发所需的指数发布时间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
据悉,此举旨在更好地响应并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配置需求,以配套机制完善丰富优质产品供给,通过建设有活力、信心足的资本市场,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度。
此前,在6个月指数发布时间要求下,指数基金产品一方面是无法快速实现布局,因此难以及时响应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指数和指数产品在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配置需求和资本市场发展方面的功能发挥。另一方面是,六个月的等待期给基金管理人留足了申报准备期,可能进一步造成热门产品的扎堆申报、加剧同质化竞争。
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指数基金开发指引规则的调整将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一是能快速响应市场,从而更好地适配投资者配置需求和市场实际布局需要,是对现行《指数基金开发指引》的合理优化;二是能引导基金公司进行前瞻性布局,加大在指数产品方面的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链质量;三是以投资者需求和产品供给双轮驱动,增强投资者在场内基金市场参与意愿,打造健康活跃的市场环境,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
事实上,随着产品布局日臻完善、财富管理功能逐渐发挥,ETF愈发成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优质选择。截至8月8日,ETF总规模达1.95万亿元。其中上交所市场规模1.47万亿元,科创50系列ETF合计规模于今年5月底突破千亿元,沪深300ETF单只产品规模于8月7日突破千亿元。截至2023年7月,深市ETF共315只,较2020年底增长184%,资产规模4830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了143%。
同一天,沪深交易所表示,将研究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
据悉,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指在竞价交易结束后,投资者通过收盘定价委托,按照收盘价买卖股票的交易方式。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是盘中连续交易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满足投资者在竞价撮合时段之外以确定性价格成交的交易需求,也有利于减少被动跟踪收盘价的大额交易对盘中交易价格的冲击。
有公募基金人士对21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者进行ETF申赎套利等交易时,存在ETF大额买卖需求,若该部分交易参与盘后固定价格交易,能够减缓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市场稳定,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目前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仅适用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ETF无法参与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业内人士分析,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对ETF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降低大额交易对价格的冲击。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能够在不影响盘中交易的情况下,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额交易通道。例如在投资者进行ETF申赎套利等交易时,存在ETF大额买卖需求,若该部分交易参与盘后固定价格交易,能够减缓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市场稳定,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二是延长交易时间,便利投资者交易。目前盘后固定价格交易15:30结束,较竞价交易延长了半小时的交易时间。ETF开通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可以满足投资者盘后交易的需求,增加投资者交易时间,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投资者投资便利度。
此外,在ETF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境外投资者可参与ETF交易,开通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可以与境外市场交易时间衔接,有利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指数型产品具备巨大成长空间,未来ETF占公募基金的比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ETF的增长速度也有望快于公募基金行业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