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在Intersolar Europe 2023(下称慕尼黑光伏展)即将开展之时,一则“中国光伏企业高管被德国警方带走调查”的传闻突然冲击了国内光伏圈。
6月12日下午,多家媒体报道,有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德国慕尼黑机场被带走。此后,疑似涉事光伏企业的名单流出,但最终得到确认的涉事企业为江苏格林保尔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格林保尔),被接受调查人员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浦永华。
(相关资料图)
由于此前同样在2019年慕尼黑光伏展会期间,曾发生多位中国光伏企业高管被德国相关部门带走调查一事。因此,此次“历史重演”一度令业内“风声鹤唳”。
不过,在6月13日凌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公告:“关于媒体报道的中国光伏从业者参加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时被带走调查一事,得到消息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高度重视。经了解,当事人只是协助调查,目前已回到酒店。这次协助调查的只有其一人,不涉及网传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也没有出现多名人员协助调查的情况。”
因而,对于过去十多小时内发生的相关消息和报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此认为“关于网传我光伏从业者在德被带走的消息多有不实”。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涉事企业格林保尔在6月13日亦回应中国证券报时称,浦永华确实接受调查,但目前正常参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慕尼黑光伏展官网获悉,本届展会共计1372家参展商注册,超过1660家供应商将在6月14日至16日展示各自的太阳能产品和解决方案。这其中,超过120家中国光伏企业参展。
不过,浦永华为何被带走协助调查?其原因目前尚未得到公开确认。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6月13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确认的一点是,事情起因跟‘双反’无关,2018年,欧盟光伏‘双反’措施就已经终止。”
吕锦标进一步指出,“此次事件不能直接联想到中欧光伏贸易受阻。中欧之间在贸易方面迄今为止没有障碍,十二年前的中欧光伏贸易摩擦也得到完美疏导。”
不可否认的是,此次事件在未得到任何确切消息时,业内一度“放大”解读,其原因主要源于近些年来中国光伏在“出海”过程中,时常遭遇贸易摩擦。
例如,仅在2022年,以欧盟、美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主要海外光伏市场相继发布多项贸易壁垒政策,涉及提高组件关税、启动反规避调查等,给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带来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在知识产权领域中,中国光伏企业也多次陷入专利纠纷。
“中国光伏‘出海’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尤其以光伏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类型得到全球认同的背景下,国外制裁中国光伏,看似保护本国贸易,实则阻碍了本国新能源发展进程。”一位国内头部光伏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全球领先的中国光伏科技即使短期受到不平等贸易政策影响,但中国产品的价值优势长期也会被不得不接受和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企业亦在主动应对出海风险。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今年SNEC光伏展会期间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到中国光伏产业“出海”问题。他认为,需要去理解和适应全球所出现的各种贸易规则,并开展多元化合作。并且在全球化布局中,与当地的行业协会和客户做更多沟通是减少摩擦的必要措施。“需要让大家都能意识到,这种贸易是双方互惠的。”
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在钟宝申看来,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合作推动产业的不断地进步,遵守各地政府的法规,以及满足当地希望制造业能够在本土发展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很好地保护企业合法的知识产权权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