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论坛释放金融开放合作新信号
6月8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以“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为主题,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对如何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提振发展信心,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等热点话题作出详细阐述。陆家嘴论坛正向世界传递中国金融发展的信号和信心,也为我国金融开放注入新动能。
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6月8日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与上海市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正式启动上海再保险“国际板”。
当日,《细则》也正式面世。
所谓再保险国际板,主要是指开展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的市场。即通过使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和相应规则,实现高度电子化交易和高度信息披露要求,对通过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开展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实施统一的交易信息登记,有助于境内外再保险公司在这个平台开展交易。
其中,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是指支持打造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的数字化再保险交易系统,以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为底层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再保险国际板的面世,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境内保险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积极性,通过整合境内资源形成稳定的承保能力,共同抱团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则改善了当前中国再保险分出业务规模远高于分入业务的状况。
上海保险交易所再保险事业部总经理赵雷在陆家嘴论坛期间表示,当前中国境内的再保险分出规模是比较大的,2022年达到1120亿元,但是境外向境内的分入业务规模在去年只有约280亿元,存在逆差。
多位再保险公司人士认为,随着再保险国际板的面世,这种逆差状况有望逐步缩小,且中国再保险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话语权。
一位外资再保险公司驻华负责人向记者直言,目前他们总部也对再保险国际板充满期待。究其原因,由于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与欧美国家大幅加息导致资金成本水涨船高,目前欧美再保险公司承接业务的报价相对较高,随着再保险国际板面世吸引中国再保险公司参与业务竞标,他们就能“货比三家”争取到更实惠的再保险业务承保价格。
“更重要的是,以往欧美再保险市场的业务磋商,都是一对一的,有时存在较高的信息不对称,如今在再保险国际板,很多再保险业务信息相对透明且竞标者更多,令定价更加公允,无形间提升了再保险市场的定价效率。”他指出。
这位外资再保险公司驻华负责人承认,再保险国际板若要良性发展,首先要打造汇聚众多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保险仲裁机构等的生态,充分提升再保险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与定价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细则》对此做出多方面的扶持措施,旨在令再保险国际板规范良性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赵明表示,再保险国际板的面世,具有深远意义,一是能推进保险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保险主体对标国际成熟市场,逐步扩大跨境再保险市场规模;二是能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有利于中国再保险市场深度参与全球风险治理,塑造合作新空间;三是能在新发展格局下,坚持“走出去”与“拿进来”,统筹联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提升中国再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中国太保产险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陈森建议,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一是要注重其国际性,要能承保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再保险业务,弥补当前国内再保险市场几乎只承保国内业务的短板;二是要在专业和精细上下功夫,重视引进在某些特殊领域有专长的再保险人才或专业团队,培育独特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记者多方了解到,众多外资再保险公司对再保险国际板充满期待。
上述外资再保险公司驻华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上海建设再保险国际板为契机,他们正向总部申请在中国设立新的分支机构并扩充本土化团队。
“但是,这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开支,包括租办公室、搭建后台系统与扩充团队等,总部会先全面评估再保险国际板能否给他们创造足够多的业务拓展机会与新资金对接空间。”他直言。再保险公司能否盈利,主要取决于业务效率与人均产能,很多实现盈利的再保险公司人均产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逾亿元,因此能否控制人数很大程度影响着再保险公司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鼓励更多境内外再保险公司入驻参与再保险国际板交易,《细则》出台多项扶持措施,比如《细则》提出对在上海新注册设立或新迁入的、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中外资再保险机构、再保险运营中心,在上海金融发展资金中按规定给予开办、租房、增资和专项扶持。
此外,为了打消境外再保险公司对营商环境的顾虑,《细则》还专门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符合相关要求的功能区内再保险机构、再保险运营中心、保险中介机构、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交易席位等,实施国内领先、对标国际的营商环境支持政策,构建再保险内循环中心节点和双循环战略链接通道。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再保险国际板运行初期,一些外资再保险公司或先选择将业务相对成熟的境外车险、企业信用险、健康险、工程险、责任险、企业财产险等再保险业务拿到境内寻求“承保方”,至于相对专业的农业、海上能源开采、航空航天领域再保险业务仍“按兵不动”。究其原因,他们一方面担心这些相对专业的再保险业务需要复杂的再保险承保与赔付条款谈判,中国再保险公司未必具备丰富的业务储备;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再保险公司提出的某些再保险承保业务要求未必符合国际惯例。
不过,一位中资保险公司创新业务总监向记者透露,中国众多保险机构已对农业、海上能源开采、航空航天领域等专业领域的再保险业务有过深入研究,足以按照国际操作惯例规则承接海外再保险业务需求。通过与海外再保险公司的深入沟通,他发现相比再保险条款与定价磋商谈判,多数海外再保险公司更关注中资再保险公司在承接业务后,能否迅速及时安排拨付赔付资金出境等。
这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着手制定新的操作细则便利相关资本跨境流动。比如《细则》提出完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再保险资金跨境便利化通道,即根据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交易登记信息,银行可直接办理再保险保费及赔款收付结算;境内保险机构在该平台开展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形成的本外币保费,可用于境内外投资,银行根据该平台交易登记信息提供便利化结算。
赵雷表示,就上海的国际再保险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言,增强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建设再保险国际板可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级,特别是保险的服务能级由中国境内市场为主变为以全球视野为主,进而助力实现金融保险领域的“双循环”。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要让再保险国际板良性发展,除了汇聚各类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还要形成更大的再保险人才集聚效应。
前述外资再保险公司驻华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欧美市场,当前中国的再保险专业人才仍相对匮乏。究其原因,一是原先外资再保险公司会从海外派遣核保人员(因为对母公司风控与投资偏好更了解)常驻中国,对在华项目再保险业务进行风险定价与再保险条款设计。但前两年,这些核保人员一时无法前往中国工作,导致相关人才减少;二是再保险公司非常追求人均产能最大化,即聘用尽可能少的员工去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再保险业务,导致这个领域人才数量本身不多;三是此前个别外资再保险公司在中国一味寻求盲目扩张业务,导致业务出现风险不得不离场,也带走了一些再保险人才。
针对于此,《细则》指出,要提供再保险人才的政策综合保障——充分运用上海市梯度化引才政策,为再保险行业用人单位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人才公寓申请支持。将再保险人才列入“上海金才”开发计划重点支持范围。
此外,《细则》还要求实施更加开放的境外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即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试点实施电子口岸签证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本市其他区域。在本市就业的再保险外籍人才,可以按规定申请有效期五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提供海外人才用汇便利化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提供零审单的“一件通”薪酬购付汇服务等。
记者多方了解到,受此影响,部分海外再保险公司正向总部积极建议,在中国市场扩充团队,一方面加大本土再保险人才的培育,另一方面则从海外派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了解国际操作惯例的海外再保险人才。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与中资再保险公司增加业务对接,争取将更多再保险业务拿到中国市场寻找“承保方”。
“目前,再保险国际板有两点创新颇受总部关注,一是《细则》提出研究开展境内外机构共同参与的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发行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市场,完善巨灾风险和特殊风险分散资本补充机制;二是优化上海再保险市场的司法仲裁环境。”这位外资再保险公司驻华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意味着总部一方面可以将更多再保险业务创新产品拿到中国进行尝试,另一方面也能找到新的仲裁环境解决有些再保险业务承保过程的理赔纠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