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资料图)
随着A股市场“中特估”概念日益火热,各类资本纷纷涌入淘金。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资本早早潜伏其中。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建设银行和中国石化在过去一个月分别获得约16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工商银行、中远海控与京沪高铁等多只国企央企A股也获得逾10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
此外,一季度,阿布达比投资局、科威特政府投资局等多家主权财富基金也增持多家国企央企A股上市公司股票。
一位欧洲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表示,北向资金之所以早早布局国企央企A股企业等“中特估”概念股,一方面是众多国企央企分红率较高且盈利稳定,但估值持续偏低,具有较高的投资安全性与获利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好转,这些国企央企A股企业有望获得更高的业绩增长空间。
记者多方了解到,除了借道陆股通渠道直接参与A股个股投资,不少海外投资机构还借助QFII等渠道投资“中特估”概念股权重较高的ETF产品。究其原因,他们认为通过ETF配置一篮子股票,不但可以规避单一股票投资踩雷风险,还能有效规避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配置压力。
一位去年底开始加仓国企央企A股的海外新兴市场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之所以加仓这类A股上市公司,主要是受到ESG投资理念的驱动,没想到近期“中特估”行情兴起令他们收获不菲。
他告诉记者,按照ESG投资理念,他们会特别精选持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加仓配置。目前在A股市场,上市央企国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的比重,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令他们很自然地重点配置国企央企A股公司。
“我们也注意到,通过上述ESG投资理念投资A股公司,我们遭遇的投资踩雷风险大幅降低。因为严格落实ESG理念的上市公司很少遭遇环境破坏受罚、员工投诉、企业高层内斗等突发事件(令股价大幅下跌),反而令我们的投资策略收益率更加稳健。”这位海外新兴市场基金负责人向记者直言。
记者还多方了解到,目前还有两大因素影响海外资本持续加仓国企央企A股企业的意愿,一是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海外资本不得不压低国企央企因子在A股投资模型的权重;二是部分海外投资机构认为多数A股国企央企公司属于传统行业,在资本市场普遍热捧AI、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情况下,前者受资本市场的追捧度相应减弱。
“随着中特估行情持续发酵,我们也开始重新审视国企央企A股公司的配置价值。”上述欧洲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告诉记者。一方面国企央企的稳健盈利能力与投资安全边界,正受到资本市场的追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国企央企改革与资源重新整合,相关国企央企的业绩增长空间可能更大。
记者获悉,除了投资A股市场的国企央企上市公司,不少海外资本还瞄准港股里的国企央企红筹股,因为他们的估值水平或比A股更低,且随着南向资本持续流入港股市场,这类企业的股价反弹空间可能更高。
仁桥资产总经理夏俊杰表示,港股的走势是反转,而非反弹。尤其是随着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告一段落,以及港股自身调整结束,新一轮趋势性机会也许并不遥远,比如低估值央国企以及AI将是资本市场最热门的二大投资主线。
浙江久兴投资相关负责人王玺认为,“中特估”或是贯穿全年的一条投资主线,其背后的投资逻辑是改革朝着深水区不断深化,未来资本市场会朝着“中特估+芯片半导体”、“中特估+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方向持续演化。近期金融板块A股股价较大幅度回升,的确会对其他板块产生一定虹吸效应。
多位海外投资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重点投资的中特估概念股里,银行保险股仍占据主要位置。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经济恢复发展令银行业绩有望持续改善,保险市场也将进入新的增长期;二是这些板块无论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准,具备较高的价值投资空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