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多亏了去年栗家沟村帮俺村申报实施了300亩国储林项目,如今这片林子每年能给村里带来10万余元的收入!市里的‘强村带弱村’活动为俺村找了一门‘富亲戚’,俺村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河顺镇申家脑村党支部书记申楼付指着不远处山坡上一片绿油油的国储林开心地说。
为破解集体经济薄弱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思路少、项目实施难等问题,自2022年4月以来,林州市深入开展“强村带弱村”专项活动。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筛选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产业发展好、工作业绩好的60个强村与60个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将原来各自为政互为竞争的“对手赛”,变为抱团发展共同进步的“联手赛”,推动“五星”支部创建提质增效。
开展一批共建活动。针对部分村存在党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的问题,各“强村”党支部充分运用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弱村”在班子建设、支部规范化等方面健全机制、提升水平。活动开展以来,各结对村共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建资料观摩、“弱村”跟班学习、联合志愿服务等活动100余次,激发了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实现了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良性互动。临淇镇胡山坡村原党支部书记因工作不胜任,镇党委对其进行了调整,为帮助新任支部书记尽快转变角色,提升班子战斗力,蔡家堰村采取“两委”互帮、党员共管等措施,组织两村“两委”干部共同开展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10余次,胡山坡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理清一批发展思路。“思路不对,努力白费”,在帮带中,各“强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帮助“弱村”理清发展思路,组织“两委”干部到“弱村”中开展调研,查找制约发展原因。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弱村”找准发展定位、制定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确保“弱村”干有方向。活动以来,共开展现场调研、观摩学习等活动100余次,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70余次,确定发展思路60余条。黄华镇地处林州市西部旅游休闲带,该镇庙荒村、止方村、魏家庄村分别帮带白杨洼村、南观西村和桃源村,各结对村通过座谈研讨、实地调研,确定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乡脉经济为主的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乡脉经济。2022年,黄华镇3个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
用活一批实用人才。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各结对村在人才“共引、共用、共育”上作文章,为“五星”支部创建提供智力保障。在人才“共引”方面,以“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为主题,共同开展“人才回引”专题活动,吸引100余人回乡创业;在人才“共用”方面,发动“强村”产业带头人、技术能手与“弱村”结成30个帮扶对子,结合实际主动到“弱村”开展专业技术指导200余次;在人才“共育”上,不断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依托“农民夜校”“全民学习日”等载体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联合开展技能培训20余次,提升群众致富技能和带富能力。东姚镇黄蟒峪村集体合作社成立以来运行不畅,村集体经济薄弱,与长沙村结成帮扶对子后,长沙村主动邀请黄蟒峪村党员群众到村观摩合作社发展模式和花椒种植,专门明确1名技术人员,向黄蟒峪村提供花椒种植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在长沙村的大力帮带下,黄蟒峪村共流转土地200余亩,花椒种植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实施一批产业项目。产业兴旺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强村”把帮助“弱村”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技术、土地问题作为重点,发挥资源优势,协调项目落地。此外,还通过项目扶持、技术指导、资源共享等方式,积极向弱村延伸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协助“弱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特色种养、民宿旅游、物流仓储等特色产业项目。活动开展以来,全市120个对结对村中共落地产业项目80余个,有效解决弱村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不足的问题。原康镇东坡村拟建农副产品展销中心项目,因土地性质问题不能落地。帮带村柏尖沟村主动帮助其解决项目占地问题,协调东坡村在柏尖山景区建成农副土特产展销中心项目,用于东坡村以及周边村庄农副产品展示、销售,村集体年增收5万余元。
实践证明,“强村带弱村”是推进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强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解决了制约“弱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带动“弱村”实现了“班子强、产业兴、群众富”。2023年,林州市又选定26个拟创建“五星”“四星”村与24个软弱涣散村、“一星”“二星”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抓规划,建机制,创特色,共帮扶,全面提升后进村“五星”支部创建能力,形成“强村带弱村”联手摘“五星”的生动局面。(来源:林州市委组织部 葛希斌 李晓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