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专项行动将聚焦“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等9方面问题开展整治。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不论从连年持续增长的网民规模,还是不断演变的信息平台来观察,我们都已进入一个“24X7”的全民网络时代。网络空间的生态环境和秩序如何,与每个人的切身权益都密切相关。
事实上,“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已经连续开展多年,每年都有多项内容,每项内容都有重点查处整治的思路和对象。这一方面说明,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的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开始出现,网络乱象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必须保持清醒,常抓常管;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共建网络美好家园的决心和力度。
细细来看,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整治的9方面突出问题,几乎都契合了网络突出矛盾和网民的切身感受,同时也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
比如,针对“自媒体”领域出现的乱象,表示将“集中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乱象”;对于近年屡屡曝光的“水军”问题,将“全面清理网络水军违法违规信息”;而对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的污浊谩骂、对立撕裂行为,将开启“专项整治网络戾气,严肃查处主播谩骂吐脏等行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近些年不断曝光的校园暴力、未成年人霸凌视频或图片,提出要“及时发现处置网络欺凌行为,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欺凌视频扩散传播”等。
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共建网络美好家园,首先呼唤的就是严格的监管规矩。面对浩瀚庞杂的网络信息乱象,以科学治理手段和严格监管来管网治网就是必须。资料显示,国家网信办去年组织开展了13项“清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关闭群组、贴吧等26万个,关闭网站超过7300家,有力维护了网民的合法权益。
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共建网络美好家园,平台需要承担起主体责任,探索在个别议题上,形成治理合力。无论是网络内容以假乱真、是非莫辨,还是造谣传谣,谩骂撕裂等,说到底都与平台的把关“失守”有关。尽管这些年,不少平台都在扎篱笆的同时升级后台技术,尽量减少网络乱象,但依旧未能摆脱网民对平台“重流量,轻管理”的印象。因此,相关平台需要扛起责任,主动作为,弥补技术和资源上的短板。特别是诸如“水军”或网络欺凌等,很可能会在多个平台之间反复流窜,躲避处理,平台之间如何携手形成治理合力,值得探索。
除了监管治理和平台的主动作为,网民自身还要有法律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和文明意识,规范上网用网的行为。诸如“水军”“网暴”等网络乱象的背后,也常常有个体的不自觉或“无意识参与”,对他人的声誉、利益甚至生命形成侵害。网民个人需要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需要规范使用“鼠标键盘”。一旦因自身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参与了网络“黑灰”产业链,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网络生态持续向好”,要“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个人规范自觉、平台严格把关、监管持续治理,多方面共同努力,网络空间才能天朗气清、生态向好,万千网民也才能人人受益,舒心上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