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8月18日讯】
8月18日,副省长领衔, 山东省人民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选在了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举行,选址与主题高度契合—— 对《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行权威解读 。
这也是山东创新新闻发布制度之后,首次将吹风会设在一线现场。
(资料图)
不久之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确定了三年时间里聚力攻坚的六大提升行动: 打造服务全球的一流港口基础设施、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绿色平安港口、打造通达全球的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打造辐射全球的港航供应链服务体系、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全球认可的口岸营商环境。
本次吹风会的亮点不仅在于地点选择,还在于对方案项目化落地的同步推进。吹风会后,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暨项目启动仪式接续举行。未来三年,山东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涉及的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将超过100个,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三年内预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
如果从货物吞吐量来看,山东港口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级”。2022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700万标箱,继续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增幅分别达6.4%、8.7%。这当中,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完成6.87亿吨,接连超越新加坡港、广州港,跃居全球第4位;集装箱完成2682万标箱,接连超越釜山港、广州港,跃居全球第5位。
今年,青岛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彰显。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上半年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 今年前6个月,青岛市港口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34532万吨,同比增长5.3%,居全国第4位;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94万标箱,同比增长11.7%,居全国第3位。
世界级港口群建设,青岛作为“龙头”,自当奋勇争先。
01
项目谋划有重点,青岛项目有亮点
虽然从货物吞吐量来看,山东港口群已经是“世界级”,但真正的“世界级”港口群,其作用绝不紧紧局限在货运上,航线通道、集疏运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等,都是“必修课”——港口群要在稳定全球供应链、发展专业化高效物流、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和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才能真正全方位成为“世界级港口群”。
山东省三年行动方案里的项目安排,针对的也正是这些领域,其中作为龙头的青岛,自然也是项目落地的主战场。
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工程已经数次打破世界纪录,开工建设的三期工程,技术水平和装卸效率全球领先—— 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融合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集装箱作业的智能决策和系统管理,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世界首个“氢+5G”智能绿色码头。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原油商业储备库二、三期工程,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振华原油库工程等,则将进一步强化青岛港的油品储运能力,为腹地石化企业供应原油、燃料油等原料提供强有力保障。
事实上,目前青岛港是全国原油进口第一大港,全国每进口6吨原油就有1吨在青岛港上岸。 此外,铁矿石、煤炭、粮食、橡胶等是青岛港主要优势货种,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大宗商品储运基地、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等项目,提升的正是相关货物的集散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正是制造业大省和化工大省,是原油等货物的主要需求市场;整个沿黄流域也是重工业、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青岛港作为山东港口群的“龙头”,用一系列重点项目提升相关货种的接卸储运能力,也是稳定山东乃至整个沿黄流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一环。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港口不仅仅是港口,还是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的关键载体。 青岛的不少项目,也正是着眼于“三区互融”落子。
例如青岛市图书馆新馆,就坐落于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启动区,倚港而建提升整个片区的文化旅游消费影响力;筒仓酒店更是对港口资源的跨界深度改造,把青岛港一号码头东侧的筒仓改造成为精品度假酒店项目,完成老港区资源的创意转型;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青岛) 分拨中心即墨基地项目,则是拉动消费的“枢纽”项目,着力打造集聚最全、辐射能力最强的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更好满足北方腹地的民生需求。
02
龙头引领在前,山东行向世界
项目落地构成了过硬的实力,青岛港的影响力和发展地位也一直领先在前。
目前,山东港口已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骨干,威海港、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等协同发展的格局,而龙头地位也决定着世界级港口群的建设需要更多青岛作为。
青岛港已连接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开通了29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海铁联运量常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是世界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庞大的“朋友圈”和更高的枢纽能级,让青岛拥有更大声量,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连接。
而在“外畅”之外,青岛在“内联”的语境下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作为全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11个“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青岛在长江以北地区东西共济、海陆并举的物流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目前,青岛港已建成“内陆港”35个,开通班列72条,其中不乏西安、郑州、兰州、临汾等黄河流域城市的内陆港,让青岛有能力为“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目标的实现持续赋能。
内外通达的格局,让青岛有能力走在前列,在港口群中“一马当先”,在“双循环”格局中发挥节点作用。而枢纽能级越高、港口规模越大,实际上越利好于货物的流通,反过来增强港口的影响力和通达度。
在青岛,通过“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出口的货物,每票通关时间可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至3小时,每标箱较公路运输节约近400元,运输成本下降20%。金融服务产业的汇聚,也将更有助于各地的商贸往来。
在未来的规划中,山东还将举办 2023青岛·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打造环渤海世界级港口群,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的对接交流。身肩重任的青岛也将继续链接国内,走向世界,引领山东在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的道路上持续向前。
03
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未来发展
区位的优势、更高的能级为港口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发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
青岛本身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知,万家民企“投票”蝉联营商环境“全国十佳”、 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排名第10,皆是这座城市过往耕耘的证明。
步入2023,青岛开展了“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更是彰显着城市提升营商环境、服务商事主体的决心,这一专项行动也将进一步为山东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创设更加便捷、高效的软环境。
着力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 海关总署等六部委联合开展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青岛市已连续第二年入选试点城市。 与此同时,青岛海关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16条举措,围绕6个“突破提升行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30条措施。
在未来,青岛将采取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智慧口岸建设、打造国际枢纽等行动,从硬件升级到口岸服务,覆盖跨境贸易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发挥青岛区位优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服务于世界级港口群的打造,青岛海关更是规划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打法:据介绍,青岛将打造一流港口枢纽、畅通一流物流通道、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一流口岸服务、建设一流智慧口岸共“五个一流”,在进一步落实《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的同时,推广“入境船舶无接触式卫生检疫”“供退船无纸化”等作业模式、建设集约化关港信息系统、完善“关港通”智慧查验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口岸服务。
国际资源在此交织,无数机遇在此迸发,站上更高平台,青岛将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助力山东港口群走向世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