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相关资料图)
记者来到了
位于金普新区马桥子街道
翠竹南里社区的谷锡臻老人家中
见到了84岁的“谷大妈”
也见到了她失散25年的
“解放军儿子”杜建磊
墙上已泛黄的老照片
将记者带回了
1998年8月的松花江畔
带回到那场
众志成城的抗洪救灾中
1998年8月26日晚23时许
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抗洪的
“老虎团”官兵军容严整
列队待发
去依兰执行新的抗洪任务
一位大妈紧紧抓住
车上一位战士的手
孩子
再吃口热烧麦吧
保佑你抗洪顺顺当当
说话的正是谷锡臻
当时的谷锡臻年近六旬
是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
一名退休的儿科大夫
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谷大妈”
这一屉烧麦
让众人泣不成声
1998年
——22顿清真斋
199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持续性的暴雨使各地河流、湖泊流量急速上升,水位不断上涨。8月中旬的一天凌晨4点钟,随着防洪警报的拉响,一场特大洪水席卷松花江,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谷大妈家住松花江畔,眼前除了翻滚、咆哮的洪水,还有众多以身为墙的抗洪战士。“他们年纪都不大,就那么往下跳,身上穿着湿淋淋的衣裳,手脚都泡肿了,危急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时隔多年,回想当年的场景谷大妈仍是满眼焦急和心疼。
看到没吃饭的战士们,谷大妈当即决定要给他们做饭、送饭。数袋白面、50斤猪肉、100斤芹菜……第一天,她用4000多元钱买了这些食材,喊来了家人、邻居和周边的热心人,包了2000多个饺子送到了堤岸边。而谷大妈那时的工资,每月只有几百元。
看着一身泥水的小战士们吃着热乎乎的猪肉馅饺子,谷大妈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时,她发现二连有个小战士独自蹲在树下吃着咸菜、啃着面包。这个小战士就是19岁的杜建磊,因是回民,这次抗洪救灾时间紧、任务重,他几乎顿顿这样填饱肚子。心细的谷大妈回去就买了两个饭盒,决定给他单独做饭。第二天一大早,当杜建磊打开饭盒的一刻,眼泪夺眶而出。“我到现在都记得那顿饭,西红柿炖牛肉和孜然羊肉,那个味道我永远忘不了,她就像是我的妈妈。”时隔25年,杜建磊提及此事依然哽咽。
此后,在松花江畔抗洪的日子里,不论部队几点钟开饭,杜建磊总能吃上热乎的清真饭菜。“当年,妈妈给我做了22顿清真斋。”
2016年
——我的“解放军儿子”
杜建磊离开后,谷大妈对他的惦念仍在持续。得知杜建磊1998年12月份就要退伍,谷大妈买了水果和衣服,决定去部队看他。杜建磊所在的部队得知谷大妈要来,为她准备了一个感谢仪式,就这样,一朵大红花戴在了谷大妈的胸前。而杜建磊也说出了他的心声,他想做谷大妈的干儿子。从此,谷大妈多了一个儿子。然而这一别,竟是25年。
杜建磊退伍后,他曾寄信和照片给谷大妈,但看到这封信时,谷大妈已搬离了原住处,跟随大儿子来到了大连。谷大妈随即打电话去杜建磊所在的部队,却被告知他在几天前便已回老家,没有联系方式。而没收到回信的杜建磊通过谷大妈原单位进行寻找,被告知她已离开黑龙江。当时的通讯并不发达,命运似乎跟俩人开了一个玩笑,从此,他们之间就失去了联系。
杜建磊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回到河南后,他一边开起了清真饭店,一边找寻着谷大妈的消息。“我曾去过谷大妈的工作单位,也到处打听认识谷大妈的人,一直没有音信,后来我向哈尔滨的‘寻亲热线’求助。”杜建磊告诉记者。
2016年的一天,杜建磊正在自己经营的清真饭店内炒着菜,妻子将一通特殊的电话递给了他。原来,是“寻亲热线”打来的,谷大妈找到了!“妈!”18年后,杜建磊的一声“妈”脱口而出,而电话另一端的谷大妈早已泣不成声:“我的解放军儿子!”
2023年
——25年后的相见
在杜建磊提出要携家人看望谷大妈时,因疫情及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现。时隔25年后,在新区公安、民政、卫健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两家人终于相见。
“这是我的解放军儿子,这是我的解放军媳妇儿,这是我的解放军孙女……”谷大妈虽眼含泪珠,但记者依然能感受到她强烈的喜悦之情。“我没想到,这么多年了,我的解放军儿子还一直在找我,还能来看我。”
“这些孩子都是人民子弟兵,危难之际,他们勇敢地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保护着百姓,保护着国家,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说起当年的事,谷大妈记忆犹新、滔滔不绝,仿佛要把这25年的心事一口气说完。
1998年,抗洪战士们与患难百姓心心相依,力保安全。
1998年,岸上百姓们与水中战士军民一心,共同抗洪。
1998年,谷锡臻被评为“98”抗洪拥军支前新闻人物。
1998年,杜建磊和他的战友们说:我们的神圣使命担在肩!
2023年,他们依然这样说。
文/图:记者 徐若彤 姜宁
编 辑:林月
信 源:金普融媒
喜欢就请一键三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