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两河口村位于绵竹市新市镇东南部,因射水河、马尾河两河相聚于此而得名,蜿蜒绵长的射水河贯穿整个两河口村,全长4.9公里,辖区内余家堰、雷家堰等水利设施星罗棋布,为全村及周边村庄起到重要防洪灌溉作用。2020年前,因两河口村位于射水河末端,辖区内的河水常常浑浊不堪、河面垃圾漂浮、河底淤泥堆积,堰塘两侧更是杂草丛生,根本无法通行。如何处理垃圾,如何保持河道卫生成为镇村干部的“心病”。2023年,两河口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及水利等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充分整合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项目和河湖项目资金,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河湖管护长效机制,以辖区射水河雷家堰为试点,结合自身实际并融合过去特色做法,以雅安市“解放模式”为样板,探索出一条以发掘“一串红”志愿服务队功能作用为主,开创“四个一点”工作模式,设立道德积分银行,成立河长工作室等多项措施为辅的河湖管护新模式。
两河口村一角
提质增效狠抓落实。一是成立河长工作室,厘清工作职责。落实河长工作室办公阵地,配套办公设备,构建起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主任,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和一名干部负责日常办公的机构体系。制作水系图并上墙,明确村级河长工作职责,制定河长工作室规定、问题处置流程图等,推动工作室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运营。二是组建两支队伍,激发工作活力。整合资源组建两河口村“一串红”河湖志愿巡护宣传队、河渠保洁队,定期召开培训会、宣讲会,宣传讲解河湖长制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发挥党员队员模范带头作用,号召更多群众参与到巡河、护河、爱河中来,两支队伍人数从起初的10余人增加至100余人。做好“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河长巡河记录表、爱河护河承诺书等资料更新和归档。实行巡护队志愿者每周五坐班制,集中处理群众来访和意见,切实推动巡河护河工作走深做实。三是用活“双三”原则,提升工作质效。通过“两微一端”,抓住寒暑假、茶余饭后等重要节点,按照“三必宣”“三必巡”的原则,大力宣传河湖水环境保护,爱护水环境已成全村共识。构建河湖保洁工作激励制度,河渠保洁队按照“三必清”“三必管”的原则开展保洁,每月1号、15号定时定点对河道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整治效果纳入年终考核项目,村两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督促队员认真履职。激励制度实行以来,实现了开窗即景、出门见花,墙白水清岸绿的人居生活环境面貌大幅提升,辖区内河渠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
变身后的“实用堰”“公园堰”
强基固本夯实基础。一是“四个一点”模式,小杠杆撬动大民生。向上争取党委政府部门项目配套资金,搭配“四个一点”工作模式(老百姓出一点、社会组织帮一点、村委会补一点、党委政府奖一点),多方筹措经费,以小杠杆撬动大民生,切实解决河湖管护改造资金难题。二是设立道德积分银行,小积分发挥大作用。设立道德积分银行,在重大节日(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以现场表彰、积分兑换奖励的形式,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主动参与河湖环境管护。自开展积分兑换以来,全村群众、志愿者参与巡河护河公益服务达3800余人/次,累积兑换积分5000余分。三是微小改造精准提升,小改变带来大幸福。坚持以“微小改造”代替“大拆大建”,“精准提升”代替“大水漫灌”,保留天然风景,改造痛点难点,增加安全防护设施。充分调动党员代表和群众积极性,主动参与健康步道、景观围栏铺设、花草栽种与农房墙绘等各项工作,曾经的“问题堰”、“淤泥堰”变身“实用堰”“公园堰”,群众成就感、归属感、幸福感极大提升。
(钟正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