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虽然我们的身体动作千变万化,参与运动的关节肌肉错综复杂,但它们依然有迹可循,现在我们从关节角度出发,自下而上来捋一下:
足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腰椎-胸椎-肩胛胸壁关节-盂肱关节 它们都有着各自灵活和稳定的一面,只是有的以稳定为主,有的擅长灵活,我们需要这些关节发挥自身的特长为我们所用。 因此,当在具体的运动中,我们期望这些关节的特点应该是: 稳定(足底关节) 灵活(踝关节) 稳定(膝关节) 灵活(髋关节) 稳定(腰椎) 灵活(胸椎) 稳定(肩胛-胸壁关节) 灵活(盂肱关节)
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你会看到相邻的关节拥有着不同的功能,彼此交替叠加。 这源于物理治疗师Gary Cook和体能教练Micheal Boyle提出的关节相邻假说理论。 理论指出身体各个关节在运动中“分工”不同,有的负责稳定,有的负责灵活,而灵活与稳定一定要以交替的方式出现。 倘若两个相邻的关节功能相同,动作的执行就会遇到阻碍,丧失原本的流畅性,这也意味着肌骨出现损伤的风险升高。 举个例子,含胸驼背的姿势下,胸椎的灵活性被限制,原本负责稳定的腰椎不得不用自己不太擅长的灵活性来代偿,就好比一个人干了两份工作,长此以往,腰部的不适和疼痛就在所难免了。 这意味着,一些人的腰痛源自胸椎,需要我们关注腰部本身的同时兼顾提升胸椎灵活性。 比如通过练习猫驼式、天鹅式-上犬等动作来改善,做好适当的进退阶设置。 再举个例子,久坐的姿势让我们原本的髋部变得异常紧张,灵活性减退,但我们依然需要行走、跑步、举铁,此时髋部无法提供所需的灵活性,临近负责稳定的腰椎和膝关节,就需要失去原有的稳定来代偿,这无疑增加了腰椎和膝盖得负担,带来更多的麻烦。 这意味着,一些腰部问题源自髋部,需要我们关注腰部的同时兼顾提升髋部的灵活性。 比如,通过练习蛙式、鸽式等动作来改善,做好适当的进退阶设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