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乐团指挥有哪些,乐团指挥门槛这么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注古典音乐圈的朋友,应该对下面这位小朋友有一定的印象。
(资料图)
这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天才小指挥”爱德华·尤登尼奇(Edward Yudemich )。小爱德华出生于2004年,三岁学小提琴,六岁学钢琴,之后又学习了一年指挥。
2011年,也就是小爱德华七岁时,他第一次登台指挥,演出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小小身材却气势十足,有模有样。视频在网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小朋友很快就火遍了世界,被誉为“音乐天才”。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当时有不少外行人疑惑:这孩子看起来指挥得有模有样,真实水平到底怎么样?是不是乐团在配合他演出?
同样的质疑也曾发生在20年多前中国家喻户晓的“天才指挥家”舟舟身上。
1997年,一部命名为《舟舟的世界》的纪录片播出,第二年,全中国都知道,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名叫“舟舟”的孩子,是一位“天才指挥家”。
但没过几年,舟舟就逐渐消失在舞台,也在漫长的岁月里被遗忘。不少人后知后觉地猜想到,当年的“天才指挥家”,或许是一个“谎言”。
最近一次有舟舟的消息,是在去年的武汉街头,43岁的他情绪激昂地“指挥”着一支老年艺术团,另有一群老人把他围得水泄不通,依然没有人在意他比划得对不对。
两个例子中的人物指挥水平虽不相同,却给大家带来了同样的疑惑和思考:
指挥家的门槛到底高不高?究竟有没有年龄、专业的限制?
而作为音乐爱好者或者刚刚入门的人来说,又该如何理解指挥家在乐团中的作用,以及怎样鉴别指挥家水平?
别着急,今天的音乐#科普与鉴赏#系列,小嘢就带大家全面深入地了解乐团指挥这个行业。
01 指挥家的诞生与地位演变
指挥这门职业的萌芽非常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据公元前709年的一篇文献记载,当时古希腊有位名为Pherekydes of Patrae的音乐家,曾规律地上下摆动金色棒子,为八百位乐手组成的“大乐团”提供整齐划一的拍点,让他们能顺利地演奏。
这或许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指挥家雏形。
之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音乐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协助乐团打拍子的情形也曾出现在教堂合唱团和歌剧演出,但当时这个角色大多由乐团里“地位较高”的弦乐手来兼任。
据说莫扎特就曾因为受不了小提琴首席“指挥”他作品时糟糕的水平,而与之绝交。之后,他自己尝试了指挥各色乐团和歌剧院,莫扎特也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位指挥家。
指挥真正成为一个独立且成熟的职业,是在19世纪前后。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欧洲古老的音乐教学和推广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音乐“庇护人”制度逐渐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面向公众的音乐演出。随着演出数量增加,固定乐团也越来越多了。
但问题又来了,即便乐团里都是一流的演奏者,也不免因为人数众多而产生分歧,甚至很多乐手会想着怎样突出自己。这时候,乐团就需要一个协同统筹的人,来保障演出效果。
于是作为协调者、统筹者、领导者的指挥家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一开始,指挥的身份在社会上并没有特别凸显,因为这时期乐团的指挥多由作曲家们本人来担任,毕竟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理解是最深刻的,比如柏辽兹、马勒等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指挥家,都曾指挥自己作品的首演。
而时间进入到二十世纪,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去世,留下了非常多经典作品,诠释这些作品的主动权就到了指挥家手中。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的前几十年,被称为指挥家的“黄金时代”。作曲大师们相继离世,指挥家成为人们了解大师们的通道与桥梁,大家对指挥家更加依赖、异常尊敬。
这时期的很多指挥家,都以“独裁”手段治理乐团,享有极高的威望,是乐手们心中可敬又可怕的领导者。
比如,当时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就被称为“暴君”,他曾因为一个小号手犯错,冲下指挥台踢翻谱台,之后拂袖而去。
02 当一名好指挥有多难?
从指挥家的诞生过程,大家或许已经对指挥家的作用了解了一二。
没错,指挥家诞生最早的意义,是为多人演奏打拍子、指挥节奏。瓦格纳曾说:“指挥的责任就是总能正确地指示拍子”。但发展到后来,优秀的指挥家显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人肉节拍器”。
首先,他们需要通过手部动作,对乐手们下达非常清晰的指示。
每一位指挥都必须精准地把握手腕动作,透过指挥棒的幅度、力度、速度、节拍、方向等来控制整个乐队,同时在新的小节起始处给予提醒,并灵活地处理演奏中各种突发情况,确保一百多人的乐手们和谐地演奏。
其次,指挥拥有对一部乐曲的绝对解释权,需要对作品有足够的理解和参悟。
指挥对于乐团来说,相当于导演对于演员。导演拥有对一部剧本的解释权,指挥也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乐曲进行诠释。所以,和导演有个人的风格一样,指挥往往也会在配器、音色、层次表达上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其中肢体语言就是指挥家个人风格的部分体现。
如果大家足够细心,会发现很多著名指挥家都要自己特别的手部动作,比如富特文格勒会在音乐紧凑处快速抖动,捷杰耶夫会随着音乐摇摆手指。
当然,除了在音乐演出时的具体作用,一名优秀的指挥家对于乐团来说,更是一种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
这就类似于球队里的教练,陪伴队员们日常的训练,凝聚集体的力量;也作为主心骨稳定“军心”,带领大家一起上“战场”,夺取属于集体的荣耀。
总之,除了足够的音乐天分和素养,指挥家还要有强硬的领导力、全面的管理能力、绝对的自信心、严格的自控能力以及足够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美国《纽约时报》首席乐评人哈罗尔德·勋伯格曾在他撰写的《伟大的指挥家》一书中这样形容指挥家:
他拥有统帅力、无比的尊严,极佳的记忆力,丰富的经验,强烈的风格和宁静的智慧。他已经受过烈火的考验,但仍未融化,反而闪耀出一种刺目的光芒。他有多重身份:音乐家、管理者、执行官,使节、心理学家、匠人、哲学家,以及可以随时发怒的人……就事论事,他是个自大狂,他必须是。如果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没有绝对的信任,他就什么也不是。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去看文章开头的小爱德华和曾经的舟舟,相信大家对他们的指挥水平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天才指挥家”或许只是社会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名号,并非来自音乐角度的衡量。我们当然相信他们对音乐有着足够的热爱,但真正要成长为成熟的指挥家,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3 指挥大师“可爱”的一面
在这样的高要求下,或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指挥家也逐渐被刻板化了——超能、严肃、霸权、凌厉,高高在上,像是没有感情的挥棒机器。
没错,很多时候,大家想起指挥家,就会想到他们“不近人情”的一面。
比如卡拉扬的沉默寡言。
阿图尔·罗津斯基的暴脾气。
卡洛斯·克莱伯苛刻的完美主义。
但事实上,严肃并非指挥家的全部,指挥家也是人,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个性。
我们或许可以从指挥家们的小癖好窥探他们的另外一面。
比如前面提到的动不动就发脾气的“暴君”托斯卡尼尼,你能想到他的小癖好是跟随管弦乐声部低声哼唱吗?很多录音里都有他哼唱的美妙歌声,不当歌手也是可惜了~
除了歌者,还有不少指挥家喜欢兼职“舞者”。
感受下这位女指挥豪迈的步伐。
当然,最有名的还要数著名“拳击手兼舞蹈家”伯恩斯坦跳的弗拉明戈,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可以说非常有生命力了~
当然,没有唱歌和跳舞的天分,指挥家还可以兼职脱口秀演员。再来听听指挥大师托马斯·比切姆在排练时的训话日常:
“铜管乐团在他们的位置上都很好——户外和几英里外。”
“羽管键琴的声音——雷雨中两具骷髅在铁皮屋顶上交配。”
是不是感受到了指挥家深厚的语言功底?
指挥家从来不是冰冷的机器,每一位指挥家身后都藏着一个星光点点的世界,是这些独具个人魅力的指挥家的存在,让音乐世界变得更加五彩斑斓,充满可能。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