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长沙里手
“里手”是长沙方言,意思可以是内行,也可以是能干。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描述长沙人风格的一句方言,就是“里手”。
湖南人有一句俚语:“长沙里手益阳哪(茶)”。也有“长沙里手湘潭瞟”的说法。益阳的茶很出名,就是擂茶、姜盐茶。湘潭这个“瞟”字,是个音,怎么写,我弄不清,大意是很会说话,有点贬义,有说假话的含义。
(资料图)
称长沙里手没有争议。长沙方言中,行家、里手往往并称。就是说的长沙人普遍都让人家认为自己什么懂,即使是不懂的也喜欢装做是内行。
作家何立伟曾说过,长沙人好表达,喜欢“对任何事情发表一堆相互矛盾而且说过之后就会迅速忘记的见解”,不论国内外大事、市井小琐事、奇闻怪事、历史故事,谁都能说上几句。这并不一定是为了骗取别人信任或者别有所图,主要是图个自己开心,获得一种受人吹捧的快感。
长沙人被称为里手,也有讽刺他们眼高手低,口里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一旦真正要动手做某件技巧之事、精细之事、疑难之事,则力不从心,难以胜任。
“里手”一词流行了多少年无从考证。民间早有"长沙里手"之说,但正经八板进入经典,还是伟人的一篇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长沙里手大大赞扬了一番。
长沙街头摆棋摊的不少,旁观的人往往忍不住要露一手,点拨点拨,以为“里手”。为点拨闹得打架相骂的事常有。赢了的人不以为然,说:“你充什么里手?”输了的人更要连声埋怨几句,照旧是:“你充什么里手!”更有好斗者拳脚相向,因为面子是很大很大的事。
长沙人难得做到"观棋不语真君子"。聊天时少不了琴棋书画,球坛逸事。股票火了时,里手们谈熊牛之道;风靡足球时,里手们说长道短。似乎全世界的事儿,长沙人没一门不通。
为了使自己成为”里手“,长沙人也有好学的一面。好多年以前,黄泥街兴旺时期,那可火哦。固然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钱在作祟,但也不排斥长沙人为了好学而将市场培育起来了。邮政报刊发行局的朋友告诉我,湖南的报刊流转额,当时在全国跃入了前五名。换句话说,长沙人花在看报纸读刊物博览群书这一项上的钱,人平水准仅次于京津沪几个大都市。
书读多了,便可以谈道论经,增加能说会道的本领。长沙人读书,未必读经典。只要是“涨姿势”的,长沙人都爱读,长沙人读书讲究学以致用,从书里学到点东西,手足齐头并进立马实践,聊天时引经据典,旁人看起来好有学问。
当然不只是读书。早些年谈恋爱的小伙子,都要学一二门手艺才算"里手"。修自行车、剪头发、下厨房、摆弄电器,或是唱个样板戏什么的,这是丈母娘最喜欢的角色。现在时代进步了,学开汽车、玩电器、玩电脑、玩微信微博等新玩艺,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高新技术要学一点,外语也不能没有。你看成百上千个外语补习班、补习学校,遍布大街小巷,“拜拜”、“OK”这类洋泾浜词,长沙人早就普及了。面包车更是土洋结合,变成了"中巴"。里手们对外界的事物,不论国内外大事、市井小琐事、奇闻怪事、历史故事,谁都能说上几句。
里手惯了,当然也有露马脚的时候。细心听一些小伙子姑娘们聊天侃大山,“关公战秦琼”一类的故事,司空见惯。把印度、斯里兰卡划到非洲,把以色列挪到欧洲的说法,比比皆是。谈克林顿和莱温斯基免不了冠上“克哥”、“莱姐”之类的亲密称呼,甚至还要在是姓“威廉”还是姓“比尔”上,大肆渲染一通。兴头来了,他们会将美国检察官与国会议员大骂一通,直嚷着“克哥”把参议员、众议员全给搂了,扣发工资才解恨。当然也有将电脑只当游戏机玩的电脑迷,将俄语、法语、日语、英语颠来倒去掺合着说的所谓大师。
好在长沙人不怎么计较这些毫末细节。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里手们说完了,自己也不记得了。忘性常常大于记性,谁还会追究此前谁说了什么?他们也只是凑凑热闹罢了,凡事不一定要顶真的。
现在长沙的城市移民越来越多,里手的传统渗透进去了没有?天晓得。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1977级学生。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