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讯:长宁区新增3个区级非遗项目、4位区级非遗传承人!

2023-04-17 12:26:02    来源:金台资讯    

日前,长宁区公布了“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面瘫外治疗法、虞山吴派古琴艺术、百衲布艺三个项目,王斌、华超、李亚非、杨宁四位传承人上榜。

第八批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面瘫外治疗法


(资料图)

天山中医医院面瘫外治疗法起源于清末民初,是以穴位贴敷疗法为核心,通过文字记载、师承、家传、院校教育等方式,延续、发展、创新了中医古医籍中有特色的外治疗法,并积累了七代医师的临床经验,辩证论治,分期施治,最终传承下来的治疗面瘫(面神经炎)的传统中医外治疗法。近年天山中医医院着力于传承团队的培养,完成面瘫中心的建设,成立工作小组,着手筹备面瘫外治疗法历史文化传承展馆,建立项目常态化保护传承机制。

虞山吴派古琴艺术

虞山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明朝大臣严讷之子严天池所创建。虞山吴派发展于近现代著名琴人吴景略,其传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教授的入室弟子刘淳川,自2010年开始在上海长宁区成立慢园琴社以来,以讲学授课的形式开展虞山吴派古琴艺术普及活动至今。每年琴社都会举办如古琴专场演出、讲座、打谱研讨、新老作品展演等公益活动。为这项历史千年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在保留虞山吴派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添砖加瓦。

百衲布艺

百衲布艺成形于唐代,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百衲布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之一,即指通过缝合、补缀、拼贴、折叠等方法,把零散的布料用手缝的方式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物件,如水田衣、百家被、门帘、包袋等。其技法细腻,寓意深刻、实用性强,是民间祈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工艺价值、情感寄托、实用和收藏价值。承载着广大民众的社会认同、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深受百姓喜爱。近二十年来,上海迅贤商贸有限公司对该技艺进行了挖掘研究、传承保护,自2018年起在全市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400场,广受好评。

第八批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王斌

王斌,长宁沪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2000年加入长宁沪剧团后,王斌在沪剧名家陈甦萍的指导下,参演了多台大戏,先后扮演了《江姐》中的华为、《雷雨》中的周冲、《陶行知》中的俞仲新等角色。通过每年150多场的舞台实践,王斌的演技、唱腔和对人物的塑造能力都不断提升,成为了颇具人气的剧团“台柱子”。

2020年,王斌正式拜师陈甦萍。同年11月26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甦萍沪剧传承基地在新泾中学正式挂牌,王斌也开始在新泾中学传承基地担任形体课和表演课的老师。教学时,王斌不仅教基本功,还会引导学生们发现、感受沪剧之美,为传承、发扬沪剧这一非遗文化做出了许多努力。

华超

华超(右一)

华超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撕纸代表性传承人华兴富之子。多年来,华超在父亲华兴富的身教言传、精心培育下,以做好撕纸传承传播为终身努力目标,全身精力投身于撕纸传承事业中。

撕纸是和剪纸、刻纸不同的平面镂空艺术,不用剪刀和刻刀等工具,而是以手代刀,以撕代剪。通过手撕、整形、粘贴而形成的民间独特传统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民俗艺术之一。华超在学习父亲华兴富撕纸技艺的同时,吸收借鉴剪纸、中国画、版画、石刻等艺术形式,结合纸张的特性,充分挖掘撕纸符号元素。他的撕纸作品造型随意简朴、自然流畅,独有纸趣、纸味和童趣。

与此同时,华超还跟随父亲华兴富开发、创作了许多与撕纸有关的文创产品,让传统非遗文化丰富了当代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深得大家的喜爱和关注。

杨宁

绣球具有多种传统美术的要素,在球的载体上可以便捷地进行立体创作,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梅兰竹菊,万物皆可绣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形式。

沪上绣球作品精致,有着极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运用精湛的工艺技巧,创造出蕴藏着浓郁文化内涵的图案纹样,绣球需要根据球面积和直径半径等因素计算设计花型,提前安排好分区布局,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才能缠绕制作出各类丰富多彩的纹样。

经过杨宁的不断摸索与改良,沪上绣球逐渐发展成一门集刺绣、编织、构图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多变而有力,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含有无穷的魅力。与此同时,她的绣球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状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海派色彩。

李亚非

叶雕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品,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十足韵味的艺术形式,虽没有非常拘谨的框架结构,却是流传最为快速和突出的艺术品。

李亚非祖父李懋钊,年轻时在私塾学习美术专业,擅长在各种媒介上雕刻,技艺娴熟高超,以精、细、巧为特征。从小在祖父身边长大的李亚非,对祖父雕刻的物件非常感兴趣,常在祖父创作时伴随左右。进入学生时代,李亚非就在祖父指导下学习雕刻技法,并以雕刻为自己的业余爱好。1991年,李亚非开始对叶雕有了重新的认识,进过几年摸索和研究,他将现代科技技术和传统技艺相结合,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可以在树叶上制作成薄如蝉翼且折不断的树叶,让叶雕作品更有层次,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地传播、发扬叶雕文化,目前李亚非在长宁区社区学校作为特聘老师进行叶雕教学。平时他还在上海市各区的多个街道开设叶雕体验课,2019年至今,参加叶雕学习人数已达10000多人次。

(来源:上海长宁)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