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对鄂州寄予深切厚望,明确要求“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制定《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和《武汉新城规划》,提出以花湖机场和武汉新城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凸显了鄂州作为两个省级重大战略核心承载区的重要地位。鄂州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两区一枢纽”,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荆楚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积极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作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随着花湖机场航空口岸获批临时开放,机场货运功能全面启用,将助力湖北实现从“九省通衢”到“五洲通衢”,加速打造内陆开放“新沿海”。一是大力开拓国内国际航线。着力构建辐射全国、连接全球的轮辐式航空货运网络,加快推动顺丰航线转场,力争年内导入40条国内、4条国际货运航线,推进花湖机场与天河机场运营合作,加快打造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二是积极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推进新港高速鄂州段、燕矶长江大桥等项目建设,尽快推动机场高速二期、花湖机场南北通道、武汉新城-花湖机场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做深做实机场高铁联络线前期工作,加大长江燕矶港、三江港开发建设力度,持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是着力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推进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和综保区申建,深入研究政策、模式、制度创新,建设特殊政策先行区、外贸模式创新示范区、制度建设试验区。四是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为机场定制产业、为顺丰完善配套,大力引进航空物流、航空制造、航空维修等临空产业,促进产业联动、企业互动和资源流动,协同推进产业培育、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着力打造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空港新城。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锚定全省第一方阵目标,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综合运用市场、社会、法治的力量,重点打造“七大环境”,努力将鄂州建设成为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
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
作为武汉都市圈内与武汉同城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我们将围绕“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总体定位,既突出武汉新城高度,又体现鄂州作为、展现鄂州地位。一是加强规划路网互联。编制武汉新城葛店、红莲湖、梧桐湖三个片区控制性详规和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片区详规与总规无缝对接。协同推进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建设与武汉15条、黄石6条、黄冈1条连接路。二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围绕三安光电、芯映光电、容百锂电等企业,探索建立产业园合作共建、重大项目会商、税收利益分享等机制,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园、光谷鄂州光电产业园等共建园区取得更大成效。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合作。以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跨区域创新协作,加快建设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创新“科创飞地”合作模式。持续推进梧桐湖科教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与武汉高校产学研用合作,进一步深化“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合作模式。四是推进生态共保联治。加快建立健全梁子湖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共同建设梁子湖国家级示范湖泊。深入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长江生态廊道,努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五是实现民生共建共享。积极引入武汉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武汉东湖高新区与葛店经开区等区际、校际交流协作,加快建设鄂州临空外国语学校。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推动更多“跨市通办”事项落地,持续推进高频事项在武汉都市圈好办易办。
努力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鄂州具有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力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是大力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充分发挥各区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形成特色鲜明、多点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持续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着力提升城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农民到城区就业安家需求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现代种业新城,做优“梁子湖”“武昌鱼”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搭建“三农”服务平台,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不断深化生态价值工程,推进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资产化,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三是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
(作者系中共鄂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