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信息:建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六枝特区木岗镇绿色产业助农增收

2023-06-02 02:19:14    来源:来源:当代先锋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从田间地头出发,立足当地优势,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5月31日,记者走进木岗镇木岗冲村蔬菜基地,入目满是青翠。辣椒、黄瓜等蔬菜迎风生长,工人穿梭其间,忙着施肥、搭架,正是一派丰收有望的忙碌景象。

清晨,吹着徐徐清风,蔬菜基地负责人黄圣凯沿着产业道查看蔬菜长势,不时指导工人架子要如何搭才能让黄瓜更好攀爬。“最近正是蔬菜生长的好时节,不久后能不能大丰收当下的管护至关重要。”

黄圣凯认为,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每一步都细致认真才能保障蔬菜的品质上佳。这也是他种植的蔬菜既能在本地市场受欢迎,更能走出贵州市场的主要原因。

已经从事蔬菜种植五六年的黄圣凯对待这份事业永远保持绝对的热情和十分的认真,多年耕耘下,他的蔬菜种植事业风生水起,成立了公司,打通了省内外的销售渠道。之前,公司建设的蔬菜基地都在水城区,直到今年才来到六枝特区与木岗镇相遇。

“机缘巧合下,今年2月我们正式来到木岗镇建设蔬菜基地。”黄圣凯告诉记者,木岗蔬菜基地地势平整且土壤肥沃,更重要的是这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是一个天生的“菜园子”。

不仅如此,蔬菜基地建设过程中更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土地流转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当地政府及时的帮助和协调下,蔬菜基地得以快速建好。

“目前,我们基地种植了100亩黄瓜、128亩茄子、116亩辣椒,还和当地种植大户合种了30亩小黄姜。马上,200亩的豇豆也要种下。”黄圣凯说,蔬菜基地将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丰富蔬菜种类。

无独有偶,在木岗镇,走出贵州、走俏全国市场的桌上佳肴,蔬菜基地的产品并不是个例。

另一边小黄桶村的黑木耳基地里,还在晾晒中的黑木耳,已吸引了众多省内外的客商。

“今天又有一个浙江的客商和我们联系,说明天到贵州来看看我们黑木耳的品质。”说话的人,是六枝特区隆盛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总监郑渊。

木岗黑木耳基地,是六枝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六枝特区隆盛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招商引资六枝特区内外四家民营企业合股种植的产业基地,而郑渊全程参与黑木耳基地的建设。

“选择这个产业,我们经过了市场调研和多方考虑。”郑渊告诉记者,黑木耳在种植技术上并不复杂利于推广,基础设施投资不大,且市场价格稳定,更重要的是公司拥有自己的菌棒生产厂。

黑木耳基地与位于大用镇的菌棒生产厂虽然相隔20多公里,但基地交通便利,运输方便。“用我们自己生产的菌棒,在质量上就有了保障。”郑渊说。于是今年3月初,黑木耳基地开始建设,月底菌棒就源源不断拉来基地。

置身黑木耳基地中,淡淡的木耳清香萦绕鼻尖。晾晒棚里,工人们不断翻动着已经采摘好的黑木耳,确保其晾晒均匀。郑渊告诉记者,晾晒均匀的黑木耳卷曲度会更好,价格也能更高。

“走,带你去菌棒种植基地看看。”跟随郑渊的脚步,片刻后,记者看到大片已经长满黑木耳的菌棒地里,工人们正在熟练地采摘着一朵朵品相上佳的黑木耳。

据悉,黑木耳基地今年流转了120亩土地,计划只种植一季,种植100万棒菌棒。目前种植了61万棒菌棒,已有30万棒菌棒可以采摘,采摘期基地每天务工需达100人,有效带动了大量当地和附近的农户增收。

木岗镇抵岗村的村民沈凤正是其中之一,“从3月基地建设开始,我就到基地务工了,平均每天能挣100块钱。”对于年逾半百的沈凤而言,每天在家附近就能挣钱,她很满足。

除了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基于黑木耳种植操作简单、价格稳定、基础设施投资低、种植周期短等特点。基地示范种植后,农户通过务工学习一定的管理技术,还可因地制宜分散种植,极大地增加收入。

“明年我们计划将基地继续扩大到150亩,种植两季,年种植量达250万棒菌棒。”郑渊说,今年基地的产值预计在400万元左右,明年按计划实施后,年产值将达900万元以上。

行走在木岗镇,一幕幕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画面和农户增收景色,共同勾勒出木岗镇乡村振兴的蓬勃美景。

近年来,木岗镇因地制宜,按照“绿色、生态、高效”理念,依托企业、种植大户等,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增加村民就近就业机会,促进木岗镇农业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