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相关资料图)
“沿着老虎的脚印进林子,就好像追着它们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老虎,在巡山!”
刚下过几场雨,山林里崎岖的小路泥泞不堪。眼前这样的东北林区小道,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冯利民走过数千次。多年下来,他成了那个“追”老虎的人。
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试点初期,那真是“通讯靠吼,交通靠走,防寒靠抖”。
“那个时候,‘追’老虎只能用简单的野外红外相机监测,夏天顶着蚊子咬,冬天贼拉冷,给相机3个月一换电池,3个月取一次视频素材,再用3个月做分析研究。一套下来,弄清老虎的生存状况就快一年了。”冯利民这样形容过去与东北虎的“时差”。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监测到的东北虎影像。冯利民供图
没有网络,就得建起网络。
几经周折,反复摸索,科研团队和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利用防火瞭望塔布设起网络,研制出智能红外相机,建成“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
末端是分布在园内的上万个智能红外相机,不仅可以联网完成高清图像和视频实时回传,还能做到“虎脸识别”,以及土壤、水质等生态因子的采集回传。
东北虎一家组团春游、“约会”恋爱、逐鹿捕食……这两年,监测系统不时传回精彩画面,坐在实验室里,也能“追”老虎啦!
现在,数月的监测,工作量最短可压缩到一天,与老虎的“时差”抹平了。“这对我们的研究方法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改变。”冯利民说。
如今,每到夜深人静时,冯利民总要坐到电脑前,通过实时设备捕捉东北虎的身影,还原“大猫”的日常生活,“看,森林之王,正在重新‘称霸’山林”。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7日 01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