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 陆廷荣
小时候,家里经济十分困难,物质极其匮乏。这种情形之下,生存是第一要素,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我上小学后,除了课本,家中唯一称得上课外书籍的是一本 《新华字典》。这本被我翻烂了的字典几次搬家都未舍得扔,一直保留着,以为纪念。
因为没钱买新衣服,母亲会请机匠来家中织布。常来我家的一位机匠,是位胖胖的中年男人,他幽默风趣,待人和善,闲暇时经常陪我做游戏,给我讲故事。我很喜欢和他一起玩。
上四年级时,一天放晚学回家,他问我已经认识多少字了,说是要考考我,接着从裤兜里掏出了一本卷成纸桶状的书递给我。我接过一看,这本书没有封面,前后都残缺了好几页,书页的右下角蜷曲着,像被狗啃过的一样。
我拿过这本“破”书随意翻看起来。这一看不打紧,竟浑然忘了一切,要不是到吃饭时间母亲一再催促,我肯定会一直看下去。三扒两咽吃完饭,我又迫不及待地捧起那本书,生怕有人把它抢走似的。
天黑了,我就着煤油灯接着看。那时家里还没有通电,煤油灯是哥哥用废弃的墨水瓶做的。为了能让光照面积更大一些,我家的煤油灯是挂在房门框上的。我人小个矮够不着,不得已站到房门槛上看,那门槛的宽度大约只有五厘米,我的前脚掌和后脚跟就都悬空着。书中的故事情节太吸引我了,我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也不知到底看到夜里几点,上床后根本无法入眠,满脑子还沉浸在书的内容中。因为在门槛上站了很久的缘故,小腿哆嗦了一夜,还不时抽筋。
早上起来,哥哥一见我就大笑不止,我莫名其妙。他说你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我满鼻的黑灰,活像堵烟囱的小兵张嘎。
此后的几天,我就像掉了魂似的,课堂上,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常常发呆走神。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情节不时在我脑中翻江倒海:一会是周长喜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的场景;一会是小马为送江防图而横渡长江的画面;一会又呈现出敌情报处长阴险狡诈的嘴脸……特别是救李连长的女游击队长撑篙跳上船的情形一遍又一遍反复出现。
时隔一年后,听说邻村放露天电影,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前往,看了一会,我才恍然大悟,我看的那本没头没尾的破书正是《渡江侦察记》……
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个书名时,楼下看幼儿绘画本的小外孙高喊:“外公,快下来,你读给我听!”我赶紧从命,匆匆关机下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