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分红右手募资:泰鹏环保“补流”背后的真实动机

2025-11-08 11:07:32    来源:探秘IPO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之路再度引发市场关注。从深交所主板转向北交所,这家号称“环保滤材领军企业”的公司,带着7名实控人、19项财务风险预警和高额分红的背景,重新叩击资本市场大门。然而,其公司治理结构、财务数据合理性以及前次IPO遗留问题,均成为监管与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泰鹏环保的权力结构令人费解。公司认定7名自然人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57.39%的股份。然而,这七人中有两人早已退休,不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却仍被列为实控人。更值得玩味的是,股东石峰持股比例高于其中一位实控人,却因“未在公司任职”未被纳入一致行动协议。这种认定标准是否具有一致性与合理性,引发监管强烈质疑。公司治理结构中是否存在刻意“做小”控制权以规避监管的情形,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泰鹏环保的资本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公司曾冲刺深交所主板,但在九个月后主动终止。2022年4月,证监会的一纸警示函揭示了其首次IPO折戟的原因:控股股东与发行人员工混用、第三方回款及现金交易披露不完整、存货内控缺失、研发费用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核算基础薄弱。这些问题直指公司内控管理和财务合规的命门。  尽管公司声称已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整改,但整改效果存疑。例如在研发费用核算方面,公司曾将大量非研发部门人员费用计入研发费用,某子公司甚至将生产线固定资产直接划为研发设备,相关折旧全部计入研发费用。此外,公司还以研发形成废料为由,将740.95万元废布收入直接冲减研发费用。这些会计处理方式的合规性,仍然值得商榷。  泰鹏环保的财务表现呈现出令人费解的特征。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13%、24.50%和27.03%,而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仅为10.16%、11.98%和12.5%。在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背景下,公司如何能够维持如此高的毛利率,其解释难以令人完全信服。  更为矛盾的是,在高毛利的背后,公司的研发投入却相对较低。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1250.29万元、1274.05万元和1349.2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1%、3.88%和3.3%。这一比例不仅低于前次IPO时期,也低于同行水平。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仅37人,占比10.82%,拥有专利50项;而可比公司研发人员平均121人,占比12.61%,专利数量平均206项。公司12项专利中,有3项为继受取得而非自主研发,这引发了关于公司真实创新能力的质疑。  泰鹏环保此次IPO的募资用途更暴露了公司财务管理的矛盾之处。公司计划募集资金2.41亿元,其中6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然而,2022年至2025年,公司连续进行了四次现金分红,总额高达6552万元。按持股比例计算,7名实际控制人可通过这四次分红获利至少3760万元。  一边将大笔资金通过分红方式分配给实控人,一边又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这种操作让人质疑公司是否真的缺乏资金。公司货币资金情况显示,报告期各期末,货币资金账面金额分别为9762.45万元、8046.91万元、10660.49万元和9231.38万元,这些数据表明公司账面上一直保持着相当规模的货币资金。  在偿债能力方面,尽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45.79%降至2024年的38.92%,但仍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30.08%的均值。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短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弱。  泰鹏环保的IPO之路仍充满变数。7名实际控制人构成的“共治迷局”与高毛利率、低研发投入的财务特质共同构成了监管问询的重点。在北交所接连发出的问询函中,每一个问题都直指公司治理与财务合规的核心要害。左手分红、右手募资的泰鹏环保,最终能否成功登陆北交所,仍取决于它能否真正解决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IPO 利率 深交所 深交所 资产 投资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855 729 8@qq.com

版权所有 新消费网 xiaofei.7812.cn

粤ICP备18023326号-7